ZT 《泰晤士报》中国盲人异议者陈光诚从软禁中逃脱




《泰晤士报》中国盲人异议者陈光诚从软禁中逃脱

Posted: 27 Apr 2012 10:28 AM PDT
核心提示:中国最著名的活动家之一,盲律师陈光诚翻过院墙,步行数小时,逃离了软禁,然后被一个朋友接走,并开车到了一处安全地点,这位朋友拒绝透露地点以确保他的安全。

原文:Blind Chinese Dissident Escapes House Arrest
作者:Leo Lewis
发表:2012年4月27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中国的人权活动家中的领军人物陈光诚已经在他位于东部山东省东师古村的家中被禁闭了一年半。他家周围都是当地的流氓,他们阻止陈光诚和他的妻子外出。

这位有着人格魅力、自学成才、为了强制流产抗争的活动家的命运是一场意志考验,并让执政的中共对人权活动者们的打压黯然失色。这些人因为他而聚集,为了能接触到他而被东师古的流氓们殴打,这又让陈光诚被广为人知。

陈光诚小时候因为一场高烧而失明。在本周日的晚上他爬过家里的院墙,然后一个人,没有任何辅助地走了数小时,直到他联系到何佩瑢,他的朋友们中领头的一名活动者。何女士在其他朋友们的协助下接走了陈光诚,并开车把他送到了一个安全地点。

何女士拒绝给出他的下落的细节,只是说他不是在山东省。她说她联系了美国驻北京大使馆,但是陈光诚没有在那儿避难。她对本报说:"我们让他来决定,并和他断了联系,这样可以确保他不会因为和我们的联系而被发现。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否安全。"

她说,为了这次逃离,他准备了两个月。

她说:"他很少离开家,总是躺在床上,这样看守就会觉得一个星期看不见他是完全正常的。他整晚都醒着,倾听看守的脚步声。他知道看守要花五秒钟去取水,然后再花五秒回来,他就利用这10秒的时间跑到另一个房间,躲在那儿,然后翻过了墙。"

"那天晚上,光诚摔倒了很多次。因为不是很了解那个村子的地形,他一直在翻墙。他还趟过了一条小河。他设法和我联系上了,我用车子接上了他。他的衣服全湿了,浑身是泥,他的腿也受伤了。"

"他决心跑出来。他曾经试图挖地道逃跑,但是被发现了,现在后院被浇了水泥。"

周四,当村里的官员发现他们的囚犯逃跑了之后,她开始为他感到担心。

镇里的主任张健暴怒,他带队搜索陈光诚大哥的家,陈的侄子陈克贵刀砍了入侵者,张健受伤。一名在德州的活动家傅希秋(Bob Fu)这样告诉美联社。陈克贵和陈家的另一位陈家人的下落现在不明。

2005年,因为曝光山东官员为了达到"计划生育"指标而强制流产的活动,陈光诚激怒了他们。2010年,在因"阻碍交通"被判刑四年,期满后他被正式释放。去年年底,官员们开始放松一些对他施加的秘密的法外拘押,让他77岁的老母亲可以出村去买一些日常用品,也可以下地劳作。

他们还让陈光诚接到了支持者们送的药品。去年九月,他六岁的女儿,陈克思被允许离开家去上学。


相关阅读:


《纽约时报》冒着巨大风险去探望陈光诚


CECC:关于陈光诚一案,孔杰荣教授在美国会听证会上的证词


《卫报》中国好心人不顾殴打探访被软禁的盲人律师陈光诚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译文遵循CC3.0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Podcast;点击这里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需翻墙)。


【综合】中菲黄岩岛对峙

Posted: 27 Apr 2012 10:26 AM PDT
以下信息由"译者"志愿者根据网络资料收集,全部附上了原文或全文链接。资料收集行为不代表我们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也不代表我们确认信息的真实性。如有媒体引用,请注明原始来源;读者请自行判断资料的真实性。 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订阅新闻;有海外苹果账号的读者可在Appstore中搜索"譯者"下载我们的繁体阅读器;在Smashwords中搜索"译者"可以下载简体中文的"译者书刊"试读章节(墙内也可下载和购买)。更多免费下载请点击这里墙内阅读译者博客。Twitter: @xiaomi2020, @yigroup


***~~~***黄岩岛所在位置



【图:争议岛礁黄岩岛(Scarborough Shoal)图片来源:《环球邮报》】


【图:中方划定的九点线,黄岩岛在其中】

简介:黄岩岛是南中国海中沙群岛中惟一露出水面的岛礁,为海盆中的海山上覆珊瑚礁而成。四周为距水面0.5米到3米之间的环形礁盘,礁盘周缘长55公里,面积150平方公里。


***~~~***
2012年4月11日迄今的对峙过程简介(来源:维基百科):

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海军护卫舰德尔皮拉尔号在黄岩岛海域抓捕12艘中国渔船,随即登陆中国渔船试图抓捕渔民,同时拿出已经打印好的全外文文字凭证要中国渔民签字画押承认"入侵菲律宾",不久之后,中国海监船75号和海监船84号抵达,菲律宾海军放过中国渔船和渔民回到自己的护卫舰,开始和中国渔政船对峙[1][4][5]。

2012年4月12日,德尔皮拉尔号撤出,改由海岸警卫队巴拉望号继续对峙。

2012年4月16日,菲律宾海军埃德萨号护卫舰替换巴拉望号护卫舰,继续和中国渔政船对峙。[1]

2012年4月20日,中国最先进的渔政船310船抵达黄岩岛进行巡查。[6]

2012年4月22日,菲律宾海军司令亚历山大·帕玛少将命令2艘战舰和1架反潜机抵达到黄岩岛海域。[7][8]

2012年4月23日 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说:"菲律宾会继续在黄岩岛部署船只,相信那是菲律宾水域";面对菲律宾日益强大的压力和严重恶化的事态,下午,中国渔政310船和中国海监84船率先离开黄岩岛海域,分别前往黄岩岛东南方向12海里和8海里海域进行警戒,只留下一艘海监与菲律宾海警对峙,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发言人张华向媒体说:"中方只愿通过友好外交磋商解决黄岩岛事件"。[9][10]

2012年4月24日,面对中国的警戒,菲律宾派出海警船换班,同时增加一艘环境监测船到黄岩岛。[11]


***~~~***
外媒评论:

①《华尔街日报》在《南中国海上的黄岩岛惊魂》一文中略显夸张地说:

由于8艘中国渔船在南中国海的一处两国都提出领土要求的浅滩附近海域作业,中菲两国海军对峙了将近一周。最后,菲律宾沦为中国的无限度捕捞战略的最新受害者。上周末,这些渔船从斯卡伯勒浅滩满载而归。这一一边倒的结果表明,中国的较小邻国不断地输给中国的继续侵略。

这起冲突的发生地距离菲律宾只有124海里,完全处于马尼拉的专属经济区内。冲突的最初阶段,菲律宾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上周派遣其最大的军舰去拦截这些渔船。然而,两艘中国海监船到来,拦住这艘菲律宾战舰,保护了这些渔船。随后发生了对峙。中国派来了另一艘战舰。

双方开始了急切的外交谈判。但是,尽管菲律宾高级外交官声称,两国不会在斯卡伯勒浅滩问题上开战,菲律宾政治家却呼吁发动一场国际外交攻势,对北京施压,迫使其接受公认的专属经济区定义。北京的获胜将使中国的无赖渔民更加大胆,并使较小的国家感到担心。它们认为,自己在类似的争端中,在应对中国的要求方面没有任何一方可以求助。

很明显,北京对这些渔船采取了自由放任的做法,从而加剧了几年来亚洲的每一场海上对抗。在菲律宾以前,日本和印尼被迫在有争议的海域对中国渔民采取行动。很能说明问题的是,中国现在已经不再犹豫不决,而是派遣武装海上巡逻船(不是正规海军)来防止这些渔民被外国抓走。斯卡伯勒浅滩事件起码是第二次,这些中国舰只降服了小国的海军。

在这些事件中,其它亚洲国家经常屈服于中国的压力。菲律宾即刻的做法是息事宁人,用一艘较小的海岸警卫队小型武装快艇取代了呆在现场的旗舰。几年前,中国的巡逻艇将火炮瞄准试图逮捕中国渔民的一艘较小的印尼海军舰只。2010年,一艘渔船撞击了被派去将其赶出有争议的尖阁列岛海域的日本海岸警卫队船只。船长被捕。随后发生的日中外交对峙以日本的失败告终。

在这些事件当中的任何一起中,好在都没有爆发公开的冲突。但中国在每起争端中都获胜,这一事实正在改变亚洲海域的人们所认为的力量对比。感到不满的国家提出抗议,引用法治,但它们最终还是接受了一项原则,即强权就是公理。中国渔民本身将会更加敢做敢为,因为他们现在知道,北京支持他们。

目前看来,美国将发现,它越来越难以避免卷入未来的对抗。虽然马尼拉明确表示,它没有正式寻求美国干预,但菲律宾参议员阿罗约要求美国和东盟采取外交手段对北京施压。

奥巴马总统重返亚洲的政策本身就会使人们对美国加强安全角色的期望增加,尽管美国并没有直接插手一场争端。对于美国保持沉默,而不是挑战中国践踏海洋规范,与华盛顿签订了安全条约的各国很可能会不满。正如菲律宾参议员格雷戈里奥·霍纳桑所问道:"如果(这些条约)毫无意义,那么我们干嘛要费力气签约?"

② 对于美国的策略,《纽约时报》4月24日发表新美国安全中心亚洲项目主任PATRICK M. CRONIN的评论《一潭浑水》可能有一定的代表性(The Philippines, China and the U.S. Meet at Sea):

尽管由于在海底的资源引起了过去的南中国海紧张,最近的事件却是部分因为针对美国及其南亚盟友的有碍中国力量的战略对抗所致。华盛顿如何反应将决定太平洋持续和平的前景。

现在传出的信息很明确了:要么扩大事端,风险是可能和中国海军发生暴力对抗;要么就低调处理,从弱者的位置与北京谈判。

马尼拉明智地选择了后者。先是用民用船换掉了军舰,然后又通过外交渠道来压制纠纷。但是中国同样给华盛顿送来了一颗信号弹,美国在这一地区加强军事力量的努力要三思而后行。

很容易把这种对峙当做是某种挑衅,但是这并不是。因为中国寻求的是影响力,而不是想挑起战争,它希望最小程度地展示武力,正如在黄岩岛事件中它派去的是渔政船而不是军舰。让人们把注意力聚焦于快速的军事现代化,或正在加剧的民族主义情绪上,毕竟会损害中国的核心利益。

从最近这种力量展示中学到的重要一课是美国要保持头脑冷静。这种海上小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其后果也不严重——只要能谨慎处理。

(此处有删节)

黄岩岛的海上一幕只是又一次表明,不断增长的战略对抗可以被管理好,而不能被彻底解决。美国如果能下定决心谨慎从事,这种立场可以在共享的规则之上寻求地区合作,而且由美国的力量支持,这仍然是保证这篇水域平静的最佳途径。

③《联合早报》4月26日发表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与全球化研究所副研究员杨芳的评论《中菲黄岩岛对峙:出路何在?》其中说:

该事件的处理无疑为中菲以及中国与其他国家今后处理类似事件提供一个模式借鉴。如何在该场对峙中取得战略上的胜利,至少不得不失,既不给国内民众留下说辞,又不被国际社会视为在主权问题上的软弱和退让,是考验两国外交手段和处理紧急事件策略是否成熟的关键。对中国而言,还必须同时考虑到其处理方式如何不被解读为"以大欺小",即经受得住国际道义上的评判。

与菲方在对峙中首先出动军舰不同,中国此次派出的都是执法公务船,包括两艘海监船和一艘渔政船,这些船只没有配备作战武器装备,在性质上不属于军用船只。因此使用非军用船显示中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并不愿付诸武力行动,不违背与各争端国所共同倡导的和平解决南中国海问题的立场。

同时使用这些公务船在事实上认定南中国海是中国主权的一部分,在行动上又能有效维护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利益。中国海监船是中国国家海洋局领导下的海洋综合执法力量,主要负责在中国管辖海域开展定期维权巡航执法活动。

(此处有删节)

与中方相比,目前菲律宾在该对峙事件中稍显被动,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菲律宾当局在国内想以政府在主权问题上的强硬态势来赢得民众的支持率,但是一旦民族主义情绪失去控制,很可能会对政府决策施加压力。以其目前的军事实力,政府若被迫背水一战,显然不能与中国抗衡。中国虽然声称愿意和平解决南中国海争端,限制使用武力,但是不排除在对方先挑起战争的情况下被迫还击的可能性。因此一旦菲律宾局势误判,先挑起战争,势必给中国以武力反击从而夺取黄岩岛的机会,对菲律宾而言更是损失惨重。

④《亚洲周刊》发表黄栋星的评论文章说:

菲国军舰在南海黄岩岛抓捕中国渔民时被中方三艘渔政船阻止,双方对峙十多天。菲方对中方强烈反应始料未及,菲防长称将与外长赴华盛顿向美国汇报对峙事件,上呈武器需求清单,"美国可能会提供菲国军方升级的设备,提高菲律宾保护海洋资源的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学者金灿荣认为,菲律宾等东盟国家过去与中国的关系是成功的,但东盟近期显示已专门针对中国进行"危险的大国平衡游戏",在这种主动而冒进的战略调整下,东盟长期避免的"中美选边站"的战略困境已经若隐若现。

金灿荣认为,若东盟不能保持内部团结又在外部挑唆下冒险介入“大国平衡游戏”会带来分裂,或是成为区域外某大国的附属物。

⑤《南华早报》的文章《在争议水域问题上一片茫然》 All at sea over disputed waters,其中说:

一个致力于阻止冲突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发布报告称,中国在缓解南中国海紧张局势方面面临困难,因为它自己的政府机构有相互冲突的职责同时又缺乏协调。

本报记者昨天看到了国际危机研究组织将于今天发布的一份报告,报告说,北京已表现出以温和的方式解决南中国海争端的意愿。但是,由于缺乏一项在政府各个层面统一执行的主导政策,这些努力未能取得多少效果。

这份报告的发布正值中国和菲律宾陷入不断升级的冲突,马尼拉和北京指责彼此在斯卡伯勒浅滩——或称黄岩岛——附近侵犯主权。两国都宣称对这里的一组岛嶕拥有主权。美国和马尼拉一周前举行了为期两周的海上军演,引发北京的强烈反应。

《解放军报》21日发表的一篇评论警告说,美菲联合军演增大了围绕争议水域爆发军事对抗的风险。五角大楼坚持说,此次军演只是常规演习,"跟任何当前局势无关"。

国际危机研究组织的报告说,中国海军利用海上争端作为其推进现代化的理由,同时大陆民众中存在民族主义情绪,这两个因素令南中国海问题复杂化了。但是,更迫在眉睫的冲突风险源自数量日益增多的执法船只和准军事船只,这些船只在争端当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却缺乏明确的法律框架作为指导。

报告写道:"中国政府机构彼此冲突的职责以及缺乏协调加剧了南中国海的紧张局势。许多机构正试图利用这个问题扩大自己的权力和预算。"

报告还说,中国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包括11个部级单位)来处理领土争端。然而,其中许多机构对外交一无所知,对推进国家的外交政策议程也没有多少兴趣。

报告说,外交部也没有指挥其他政府机构的权力或资源,尤其是无法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它说:"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在中国的官僚体系中解放军的地位明显高于外交部,这使通过外交部来协调南中国海政策成为不可能。"

某些时候,外交部还得从西方外交官那里获得中国海军在南中国海活动的信息。

此外,外交部内部也缺乏协调,尤其是自从美国2009年介入南中国海争端以来,任何与争端有关的事务不仅要和亚洲司磋商,还必须和北美大洋洲司以及边海司磋商。

报告说:"所有这些部门之间的竞争加大了就南中国海问题达成内部共识的难度,削弱了外交部在处理争端方面本来就有限的有效性。"

"由于(地方政府)一心追求经济增长",在争议地区发展旅游业等经济活动的举措也令争端复杂化。

报告说:"然而,尽管它们的动机是国内性的,它们的活动造成的影响日益具有国际性。"

⑥《亚洲时报》上由悉尼大学政府和国际关系系的助理教授,国际安全研究中心的执行主任Dr. Jingdong Yuan发表的这篇评论《南中国海区域的和平不能只在此处找》相对中立,他认为:

2002年中国和东盟签署了《各方行为宣言》之后,南中国海的冲突突然加剧。原因在于这里的自然资源对各个主权宣称国未来的发展和繁荣来说都变得更重要了。各方都不切实际地认为可以利用武力来解决,而甘冒外交风险和经济上的后果。各国的民族主义都有所抬头,对外强硬可以在国内获得更大的合法性。中国更加自信的外交,加上美国从两场战争中脱身,重返亚洲的“支点论”,让东盟小国有了更大的动力寻求美国的保护。但是,如果美国陷身于南中国海的主权纠纷也是不明智的。美国应该保持中立,同时鼓励各方对话。

⑦ 美《国家利益》的文章《南中国海的小棒外交》(Small-Stick Diplomacy in the South China Sea)其实和《联合早报》上的分析有相似之处,不过角度不同:

本周,菲律宾和中国舰船在斯卡伯勒浅滩上演了一场貌似堂吉诃德式的对峙。我们说"貌似",是因为中国派遣轻武装(甚至是非武装)的非作战舰船来维护其在南中国海的领土所有权主是合情合理的。这就是在斯卡伯勒浅滩发生的情况,没有中国战舰介入。北京的温和态度符合其行事风格,在保持压倒性军力储备的同时,根据情况调整军力部署以威慑或胁迫不听话的东南亚国家。

这就是机智外交。这意味着用所必需的最少军力,其中包括海上监察及执法部门的民用船只,一位中国作家将其称为"五龙闹海"。

将海洋权力视为一种历史传承,这为中国领导层提供了一系列选择,其中包括挥舞一根小棒以达到其目的。它之所以能够这样做的原因是,马尼拉及其他对该地区岛屿和海洋声称拥有主权的国家政府清楚地知道,如果它们不服从中国的意愿,北京可能准备挥舞大棒——解放军的战舰、战机和导弹可能攻击他们。如果菲律宾不通过加强自己的海洋权力或者利用强大的外部势力的帮助来制衡中国的野心,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像斯卡伯勒浅滩这样的局面。

在领土冲突中使用非军事船只体现了一种老谋深算的、有条不紊的战略,以确保中国在整个亚洲海域的领海所有权主张。

首先,使用海岸巡逻队这类船只凸显了中国的外交信号。派遣军舰赶走菲律宾船只将表明中国接受它正在与其它国家争夺领土所有权的事实。相形之下,派遣执法船只实际上意在表明中国正在维持主权海域的治安。

其二,中国与东盟之间一边倒的力量对比表明一种软接触。试想一下如果装备一流的中国护卫舰或驱逐舰与不在一个等级的菲律宾海军舰船对峙会是怎样的新闻照片。在该地区国家的眼中,中国看起来是在以大欺小。

其三,使用非军事船只还意味着在让争端保留在本地的同时,避免紧张趋势升级。动用人民解放军海军这样的强大军事力量会使小问题国际化,带给中国最害怕面对的后果。

其四,非军用船只将使中国能够对南中海岛屿和海域声称拥有主权的对手施加轻微但持续不断的压力。此外,低调处理争端可以赋予中国在战略环境允许时上下调整压力的外交主动权。

北京可能希望使用审慎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海事外交政策成绩,而且它很可能获得成功。当美国及其东南亚盟友过分重视占居着标题栏的大棒政策问题时,有必要高度重视不起眼的民用船只——中国的小棒。

⑧ 俄罗斯并非旁观者,这篇《独立报》上的文章《中俄展现海上实力》可以看出端倪:

俄罗斯和中国于22日开始在黄海举行海上联合军演,演练联合反导防御、海上补给、反潜防御等领域的科目。虽然这是早已规划好的演习,但中国一些退役将领仍将其与美国海军在太平洋加强活动联系在一起,并呼吁加强与俄罗斯的军事联系。中国国防部警告华盛顿不要干涉中国与邻国的争端。

"海上联合-2012"中俄联合军演将分两个阶段进行,演练组织防御和保障海上交通线的安全。演习将于27日结束。

俄海军副参谋长列昂尼德·苏哈诺夫少将透露,演习过程中将演练专属经济区军事冲突的预防方法。俄语是演习双方信息交流的唯一语言。

俄中两国在2005年举行了首次海上联合军演。随后举行了3次军演,但都是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进行的。除俄罗斯和中国外,上合组织还包括中亚地区4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

虽然两个大国为此次联合军演筹备了不只一个月,但演习恰逢中国和邻国,尤其是与菲律宾和越南在南中国海相关岛屿归属权问题上争端再起。菲律宾上周斯将该国最大的军舰派往卡伯勒礁(即我黄岩岛---译者注)。

北京一贯坚持自己对南海的大部分地区拥有主权。然而,越南、菲律宾以及其他几个东南亚国家也纷纷表示,那些通常无人居住的岛屿和环礁属于自己。之所以都对这些弹丸小岛锱铢必较,是因为谁掌控了它们,谁就获得了更多的专属经济区以及开发海底油气层的权利。

对上述争端,美国并未袖手旁观。它站到了老盟友菲律宾一方,并向冲突地区派出了军舰以及海军陆战队。恰是近日里,华盛顿与马尼拉正在举行联合海上军事演习。这次炫武行动要持续两周之久。

中国国防部的机关报《解放军报》就此发表评论,严重警告美国,"明眼人早就看出来,这种演习背后代表的思维将会把南海问题引向军事对抗、武力解决的歧路。美国方面的插手和介入,只会将整个南海局势越搅越乱,势必对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造成极大影响……"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主任研究员雅科夫·贝格尔强调,尽管俄罗斯与中国并非军事盟友,但"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的举行可谓恰逢其时,维护本国海洋利益是北京的战略重点,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军力要少些,但我们也亟需在本国边界附近海域展示自身军事存在,本次演习的另一目的便是昭告世人,诱使中俄两国内斗的企图是徒劳无益的"。

俄中都面临日益增长的外部压力。美国人在欧洲大力打造反导系统,而后又在亚洲咄咄逼人,令莫斯科与北京意识到亟需加强双边军事合作。

贝格尔总结道:"中国军事专家称,俄罗斯与中国需要结成军事联盟。这当然不是官方表态,更像是中方放出的试气球。但那些在退役后通常会进入军事学院或是研究机构任职的前将领们,他们的言论会对社会舆论产生影响。在此前提下,俄罗斯需要奉行均衡的政策,在俄中以及俄美关系中捍卫本国利益"。

⑨ 日本媒体显然没有美国媒体那么"冷静",《日本经济新闻》从本次对峙中看出了亚洲局势的紧张。《直视充满火药味的亚洲局势》说:

北朝鲜试射导弹仿佛成了导火索,亚洲各地出现了火药味十足的动向。这对日本的安全产生直接影响。

在中菲争夺所有权的南海斯卡伯勒礁(中国称黄岩岛),两国的巡逻船等舰船已对峙两周。出于对彼此的猜忌,中菲政府一方面找不到出路,另一方面却面临强硬的国内舆论持续高涨。

虽然和斯卡伯勒礁并无直接联系,美菲海军正在南海举行联合演习。美军还已开始与越军的联合演习。此举意在牵制强调拥有南海全境"主权",事实上逐渐提升存在感的中国。

把目光转向北方,中俄海军22日在黄海启动联合演习,这是历次中俄海军演习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去年,中国对美韩黄海联合演习提出强烈抗议。此次演习可以说是中国摆出了联手欲加快进入亚太地区的俄罗斯来抗衡美韩的姿态。该动向值得日本关注。演习持续至27日,期间中俄舰队将3次横穿对马海峡。

印度成功试射射程5000公里以上的导弹也受到关注。导弹将中国全境纳入射程,势必对亚洲的整体安全格局产生影响。

各种动向归根到底源于围绕亚洲安全的结构性变动。受中国快速军扩影响,美国原本占压倒性优势的军事实力正在相对下降。也就是说,既有秩序开始受到冲击。

日本要直视严峻的形势,重审国防体制。外交课题也堆积如山,包括加深与中俄的对话、建立解决地区纷争机制等。

特别重要的是加强日美同盟。自卫队首次参与了此次美菲联合演习,日美同盟存在持续加深的一面,但普天间基地搬迁问题凸显出民主党政府在外交上行事莽撞,令人无法放心。

10《外交学者》的文章《在南海晕船》 The South China Seasickness 可能算是这个系列中比较有分量的一篇报道,文章说:

中国、菲律宾和越南的许多公民恐怕都没有听说过他们的政府正在争抢的南中国海上那小得不能再小的土地。当然,看到过那些土地的人更是几乎没有。

那么,引起中国和菲律宾本月海上争议的斯卡伯勒浅滩(黄岩岛)真的值得这样大动干戈吗?冲突不断发生(甚至有引发战争的危险,至少也会导致渔民和船员死亡)到底是谁的错呢?

像斯卡伯勒浅滩这样无人居住的极小岛屿本身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但其周围的资源却是价值无穷的。这些岛屿就像地图上的大头针,各国政府可以围绕他们划出一条条线,声称这些线内的一切都归本国所有。

正是这些资源——比石油和天然气更重要的可能是食物——使得南中国海的稳定事关重大。

"现在的一个迫切问题是,这些区域正被过度渔猎和污染,这威胁到数百人的食物供应,"密切关注南中国海争议的澳大利亚国防大学副教授卡莱尔·塞耶说:"这是这些国家必须开始严肃对待的问题。"

渔场可以共享,正如海底的资源可以共同开发一样。但正像塞耶所说的那样,在分享的同时,海洋环境必须进行管理。假如人们认为某些国家的渔民滥用争议海域的资源并威胁到他们的生活和食物供应,那就会不可避免的引发另外的主权主张国家的激烈反应。

从安全角度来说,结束南中国海争议非常重要。而从食物安全角度来说,这也非常重要。照目前形势看,南中国海有成为"共同悲剧"的危险,也就是单方无法控制的共同资源遭到毁灭。

此外,塞耶还说,不久的将来还会发放石油开采许可,那有可能导致进一步的纷乱。眼下所有相关利益方都在大力发展海军,像中国就是发展准军事海上机构。"南中国海里正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指挥船以及其它国家的巡逻船和潜艇,"他说。

这种武力竞争的加剧使得尽快找到解决方案变得更加重要,而过去一年的外交活动表明,这是有希望实现的。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东盟是中国主要的磋商对象,去年11月,中国表示出了一个重大的善意姿态,即出资4.75亿美元设立一个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一些东盟-中国问题专家工作组也已经成立。

2012年的关键任务是起草南海各方行为准则--其内容和意义应比现有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更为深远。最重要的是,东盟正在起草这一新的准则。东盟将在7月份将草案提交给中国,中国迫于政治压力将会接受东盟的方案,而不是拒绝从而使自己显得过于强势。

不让渔民进入敏感水域也是很重要的——尽管在实际和政治上实施起来会很困难。"哪里有鱼,渔民就会去哪里,"塞耶说:"从政治上来说,中国能阻止渔民去那些教科书上说是中国岛屿的地方吗?"

中国能为管理其海事机构和捕鱼船队活动找到的最好的动机就是落实强有力的《行为准则》。而这个责任就在东盟身上。值得一提的是,从理论上说,东盟将在2015年实现东盟政治-安全联盟,那时东盟在安全问题上就应该是以一种声音说话。假如东盟成员在南中国海问题上能以一种声音说话,那么中国-东盟的冲突就应该会逐渐减少并且更好控制。

假如东盟没有能够制定出有意义的行为准则,那就不要天真地认为中国、越南和菲律宾的渔船会在南中国海混乱的水域继续和平共处了。"他们不会打个照面之后就各自走开,"塞耶说:"在某个时刻就会发生摩擦或者暴力。"

11 要说从完全客观的角度来看南中国海的争端是否有可能解决的话,《德国之声电台》4月18日采访塔尔蒙教授:国际法专家谈南中国海争端 一文可能能提供一些线索:

(原文提要:中国以及南海沿岸各国因主权问题屡次发生纠纷。南海议题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焦点。近日 中菲两国因中国渔船进入黄岩岛捕捞而发生纠纷,本周二日本称有意购买钓鱼岛,引起中国和台湾的不满。究竟南海主权争端应该如何平息?德国之声电台网站采访了波恩大学法律系教授斯特凡·塔尔蒙,请他以国际法的角度为我们揭示海洋主权归属问题。)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问:南中国海沿岸国家如越南、菲律宾、文莱、泰国和中国宣称拥有该海域部分或完整主权,长期以来,西沙、南沙等群岛的主权争端在亚洲不断上演。依照惯例,国家间的主权纠纷应该如何解决呢?

斯特凡·塔尔蒙教授答:通常这样的纠纷必须以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法或国际海洋法对此并无强制审判权。当两国发生纠纷时,其中一方无法直接宣称:我们现在上法院让法官仲裁。最终两国仍旧必须诉诸协商谈判的解决方式。

问:一个国家如何提出拥有某地区主权?

答:首先,这个地区必须长期在这个国家的管辖之下。最初取得主权的方式是通过掠夺、占领进而管理一个地区。当然这是几百年前便已发生的事情。因此我们目前要问的问题是:谁最先来到这个地方?哪个国家在过去的一百、两百年间在这个区域行使主权?某些信息可以为我们提供答案,例如:渔业捕捞许可证是由谁颁发?在这座岛屿上是否曾举行过婚礼,而婚礼是依据哪国的法律举行的?透过这些信息查明该区域是属于哪个国家。

问:这些海洋群岛的主权为何如此珍贵?

答:这些海上的岛屿或岛礁珍贵的原因在于,当它被认定为岛屿时,主权国可以依法分配到更多的海域。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一个国家拥有陆地沿岸200海里内的主权,并可管辖从海岸延伸出的大陆架。若某个20或50平方米大的岛礁被认定为岛屿,主权国便可因此拥有更辽阔的领海。以日本为例,该国在得到一个南海小岛的主权后所获得的领海面积甚至比整个日本陆地更大。小岛的价值不容小觑。若一个区域只被认定为礁石而非岛屿,那么主权国仅能得到由海岸延伸出的12海里领海。因此几个关键问题是:其一,这个岛状陆地属于何国?其二,该区域被界定为岛屿还是岛礁?宣称拥有主权的申索国必须设法证明这些岛状陆地是岛屿而非礁石。

问:如何界定一个区域究竟是岛屿还是礁石?

答:理论上可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岛屿的定义来界定。根据第121条岛屿制度规定,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此外,岛屿必须适合人类居住并有条件开展经济生活。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何谓"适合人类居住"?是否必须真的有人住在这个岛状陆地上?他们是否必须倚仗这个岛屿为生?这个岛上是否需要有淡水?这些都是目前国际法仍未清楚定义的部分,争议也由此而生,南海问题便是一例。

问:假设中国现在拥有一个在菲律宾附近的小岛的主权,两国的专属经济海域因此重叠,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

答:若中国确定拥有一个岛屿主权,而由该岛屿所衍生的经济海域与菲律宾经济海域重叠,那就会出现所谓的界限问题。理论上可以诉诸国际法庭。但国际法庭并无强制审判权,最终仍需以协商的方式解决。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两国必须协商如何划分专属经济海域和大陆架。协商通常有三个步骤,两国首先在双方领土间划出中间线,其后依照特殊情况决定是否移动这条界限。最后确认调整界限后双方是否依照海岸线长度公平划分领海。海岸线长度在划界时必须被列入考量。在上述情况下,菲律宾因为海岸线较长,可能比中国分得更多领海。

问:中国计划重制南海地图,再次重申主权。这是否有法律效应?

答:基本上各国皆有权印制并发行地图。此类单方面的措施在国际法上没有任何效应。我可以透过地图宣称主权,但不代表可以因此拥有主权。可能发生的一种情形是:若这份重申主权的地图在流通后各申索国不予回应,或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缄默,那么可能被解读为默认这份地图。中国日后可以在审判或协商过程中以此作为依据,指称其他国家接受中国的主权宣言,未对此表示抗议或质疑。因此,菲律宾、越南和其他国家必定会向北京和联合国秘书长提出外交抗议。
译文遵循CC3.0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Podcast;点击这里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需翻墙)。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