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俄共“圣人”列宁不能见人的一面
俄共“圣人”列宁不能见人的一面
中共在神化毛泽东的运动中,有一句惯用的宣传术语:「毛主席是当代的列宁。」在毛泽东及其信徒的眼中看来,列宁是个圣人。但这位共产主义的「圣人」却另有其见不得人的一面。本文系根据一批最权威的第一手资料,深入剖析列宁的另一面。
一九一七年三月(俄历二月),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克伦斯基领导的民主革命成功地迫使沙皇逊位,但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方殷,东线俄军兵败如山倒,国内饥民暴动四起,克伦斯基的临时政府无法号令全国。就在这时,德国皇室政府派了一辆秘密专车把列宁及一小撮布尔塞维克党人从他们的流亡地瑞士接到德国,再把他们安置在一节密封的火车车卡中,经瑞典和芬兰潜回俄国。这批人回到俄国后,大搞其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终于在这年十一月(俄历十月)间,推翻了克伦斯基的临时政府而建立苏联。
德皇政府急于要媾和
从列宁乘德皇政府的专车返回俄国的一天起,欧洲政坛己议论纷纭,大家都在谈论布尔塞维克究竟是否德国的御用间谍?德皇政府把这批人运回俄国的动机是显而易见的,当时的德国政府(尤其是参谋总部)渴望尽早与俄国单独媾和,以便使东线的德军脱身,得以调往西线发动拟议中的攻势。克伦斯基的临时政府已斩钉截铁表示决心遵守与盟国的协约,拒绝与德国单独签订和约,因此德皇政府为谋取东线停火,必须先搞掉俄国的临时政府。而当时流亡在欧洲各地的各种各样俄国革命派之中,只有布尔塞维克热中于立即缔和,他们愿意借道德国回到俄国去领导「革命」,因为他们害怕如果取道盟国领土的话,将会被盟国政府扣留。
西逊文献与肯南著作
美国政府在一九一八年十月公布了一批档案资料,即在现代史上极受重视的「西逊文献」(Sisson Documents),企图证明列宁是奉德国的命令行事的,是德皇政府的一个工具。自从「西逊文献」公布以来,欧美政界及史学界曾不断辩论一项根本的问题:列宁的秘密旅程及其回国后极力鼓吹缔结片面和约的政策,是否足以证明他是个德国间谍,他在瑞士期间以及回国之后是否曾不断接受德国的津贴?
但在距今十一年之前,西方世界享誉最隆的共产主义运动史学者乔治?肯南博士(曾任美国驻苏大使,现任普林斯顿大学现代史教授)搜集了许多资料,指出「西逊文献」中的一部份档案是查无实据的。他在「俄国退出大战始末」一书(一九五六年伦敦费边出版社出版)中,制版刊出了列宁等人回国之后到「十月革命」前夕为止,与一些名不见经传的神秘人物之间的通信原稿。肯南的结论中说:
「布尔塞维克党人在一九一七年春夏之间究竟获得一些甚么样的外来援助,至今仍是一个悬疑难决的问题……在这几个月间,布尔塞维克领袖们频繁地与斯堪的那维亚国家中的人士通信;从本书所列出的信件中可以看到其中提及的许多人名,信件中隐晦的字句极可能是安排如何把来自某些外国的经费转交袷布尔塞维克。这些都是可以肯定的,但德国政府是否直接参与这些活动,以及这些经费是否由外国的社会党人和同情者所捐助,则尚待进一步考证。从这些信件中,也许可以获得一鳞半爪的线索……」
肯南的调子与「西逊文献」显然颇有出入,对于「列宁究竟是否德国间谍」的问题仍未能解决,因此我们必须从德皇政府的档案资料中去找证据。
齐曼编纂的珍贵资料
德皇政府的这批珍贵资料,已于数年前由英国学者齐曼(Z. A. B, Zeman)编纂,并由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书名为「俄国革命与德国——一九一五至一九一八年的档案资料」。
德皇政府的这批资料中,列出了德国为支持俄国革命运动所花的欵项,德皇政府与布尔塞维克及其它俄国革命政团之间的关系。
但这批资料也像任何官方资料一样有其不够完善之处,因为凡属官方资料皆为一面之词,只能供我们参考而不能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据。这批文件中提到德皇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付出数额极为庞大的欵项,给各种各样的俄国革命分子在俄国境内进行颠覆沙皇政府的宣传活动。但是文件中并没有说明这笔偌大的欵项中究竟有多少用在俄国境内?接受此种津贴的究竟是谁?他们如何用法?
这种用作颠覆活动的津贴,不论德皇政府或俄国的收受者皆不会保留详细的账目。使人惊奇的却是德皇政府竟愿意花用如此巨额的欵顶来推行一些毫无把握的计划,当时并无任何保证使这笔巨欵的花用能达到德皇政府所希冀的收获,甚至也不能保证收受这种津贴的人一定会把钱用在对德国有利的活动上。
二百万马克的宣传费
从这批文件中可以看出,早在一九一五年三月,德皇政府已拨出二百万马克供俄国革命分子作宣传经费。这笔钱之中的极大部份,由一个名叫海尔芬博士(Dr. Alexander Helphand )的德皇政府特务交给俄国革命分子。说起这位海尔芬博士,来头非同小可,他是托洛茨基的好朋友,在早期的共产国际中显赫一时的巴伏斯(Parvus ),就是他的化名。在一九一五年底,德国政府又拨给他一百万马克。他在一九一五年三月写给德国政府的报告书中说:「唯有在俄国社会民主党的领导下,方有可能在俄国组织政治性的大罢工。社会民主党中的极端激进派(按:指布尔塞维克)已经投入行动,但我们必须使该党的温和少数派也参加行动……」他接着提到列宁及其它一些布尔塞维克领导人的名字,主强应该首先邀请这批人参加拟议中在德国召开的俄国各革命党派联合大会,以便立即发动反对沙皇政府的行动。
经常与列宁党人会晤
巴伏斯(海尔芬博士)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为其活动中心,经常与流亡在当地的一些布尔塞维克党人如拉迪克等人接触,但由于大家都知道他是德国的特务,因此列宁在一九一七年四月返国秘密旅程中途经斯德哥尔摩时,拒绝和他当面晤谈,并且故意当着许多人的面表示不愿会见巴伏斯。列宁一向是个细心谨慎而满腹密圈的人,他知道他在国内的政敌将会利用他借道德国返国一事对他大肆攻击,因此他不愿与巴伏斯会晤,以免给其政敌更大的攻击借口。但是列宁手下的一些党羽却不必有这样的顾忌。当时在斯德哥尔摩的主要布尔塞维克党人有拉迪克、汉尼基及伏洛夫斯基等人,他们仍肆无忌惮地继续与巴伏斯会晤,汉尼基在事实上根本是受巴伏斯雇用的。
一九一七年底(布尔塞维克已在俄国执政),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许达曼访问斯德哥尔摩时曾称:「伏洛夫斯基每天谒见巴伏斯。」虽然当时伏洛夫斯基已出任苏联驻瑞典公使。
列宁默许接受德津贴
这些布尔塞维克要员与巴伏斯之间的联系,列宁不可能不知道,如果列宁反对这种接触的话,他们就根本无法保持这种联系。
列宁必定知道这种勾搭所为何事,为了他的党的利益,他容许这种勾勾搭搭的活动继续下去,而为他自己的「名誉」,他不愿亲自出面与巴伏斯勾搭。虽然没有具体证据证明巴伏斯曾把金钱交给布尔塞维克,但从这种密切的勾搭关系看来,巴伏斯之津贴布尔塞维克殆无疑义。
当时大家都认为这是毫无疑问的事,甚至连德皇政府的外交官也都知道此事。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德国驻瑞典公使致柏林外交部的报告书中证实了这一点。这位公使表示反对任命巴伏斯为德国驻彼得格勒公使(按:苏联立国之初,首都仍在彼得格勒,即今之列宁格勒),他在报告书中说:「这项任命将会使布尔塞维克的政敌们获得攻击这个新政权的大好借口,任命一个曾以大量金钱供应布尔塞维克的人为德国公使,将会使俄国人士认为这个新政权是根据我们的命令行事的。」(见齐曼编纂的文件集第八十七页)
列宁亲自从巴伏斯手中领取大量经费,也并非困难的事,只要他自己小心将事,根本不会有人知道,也不会留载史籍,因为德国当局对这种事绝对守秘,而付钱之慷慨更非一般人所能想象。从齐曼编的「俄国革命与德国」一书第五十五至五十六页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德国是如何热中于支持布尔塞维克的造反。
一名德国特务的报告
这段记载,是一九一七年五月四日德国驻瑞士首都伯尔尼的军事参赞向德国参谋总部提出的一篇报告书,其主要内容是引述一个名叫赫尔?佩亚的德国特务向这名军事参赞提出的报告。佩亚报告他在伯尔尼召集了俄国各革命党派流亡人士的秘密会议,当然有布尔塞维克党人的参加。他向军事参赞报告这次会议的情况说:
「他们欣然表示愿意接受津贴以策动和平运动之后,我就强调说明我的立场,我乐于以大量金钱来支持这种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的高尚运动。当我说到我愿不计代价支持俄国革命来促使和平早日实现时,他们报以热烈的鼓掌和欢呼。我还说明凡接受这种津贴的人皆不受任何约束,只要是在俄国国内拥有相当数量的同志和朋友的人,都有权利获得巨额经费……我以人格担保这笔钱是我个人捐助的,接受津贴者决不会在政治上蒙受不利影响……」
由此可见当时列宁要筹措经费不仅毫无困难,而且德国人还唯恐他们不肯接受。
津贴总共花了四千万
在克伦斯基领导的民主革命爆发之后,由于临时政府的抗德决心比沙皇政府更为坚决,因此德国变本加厉贿赂(美其名曰津贴)布尔塞维克在俄国国内展开宣传活动,一九一七年四月间拨了五百万马克,十一月初又拨了一千五百万马克(见齐曼编的德皇政府文件集第二十四及第七十五页)。甚至到一九一八年三月德苏片面和约(即所谓布里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签订之后,德国仍继续「津贴」苏维埃政府。据一九一八年六月德国驻苏联公使(当时首都已迁至莫斯科)米巴哈伯爵从莫斯科发回柏林的密电中说:「由于协约国极力拉拢这个新政权,我认为每月的津贴增加到三百万马克是必需的……」柏林当局接纳了这项意见,直至一九一八年七月米巴哈伯爵在莫斯科被反对布尔塞维克的俄国革命派分子谋杀及德国撤回公使团时止,总共给了苏联政府四千万马克(见上述文件集第一三○、一三三及一三七页)。
这种私相授受的欵项,也像以往一样,绝对没有收据或帐册,但是从德皇政府的档案中却可以找出一些证据来说明这些欵项的用途。德国副外长冯柯尔曼于一九一七年九月二十九日从斯德哥尔摩发给德国参谋总部的电报中,指出德国的大量津贴使布尔塞维克得以在俄国的政治斗争迅速接近胜利。他的电报说:「我们所作的一切努力,已显出巨大成就。布尔塞维克运动如果没有我们的不断支持,就永远不可能获得像今天这样的规模和势力……」(文件集第七十页)
冯柯尔曼的两封电报
两个月后,布尔塞维克已在俄国执政,冯柯尔曼于十二月三日致外交部转呈德皇威廉二世的电报中说:「我们曾通过各种关系和使用各种方式把大批经费供应布尔塞维克,使他们得以建立其主要机关刊物『眞理报』,从而进行强有力的宣传,使他们的政党得以从原来很狭窄的基础上大为发展。现在,布尔塞维克终于执掌了政权……」(文件集第九十四页)
【注】「眞理报」创刊于一九○五年,系一批流亡国外的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所办,从一九一一年起落入布尔塞维克的控制,至一九一五年开始接受德国津贴之后,才成为一份正规化的日报。
冯柯尔曼于一九一八年五月十八日致莫斯科米巴哈伯爵的电报中说:「……务请化用更多欵项,为我国利益计,我们务须使布尔塞维克政权得以生存下去……白卫军是反德的,保皇派如果执政也会反对和约。保皇派的崛起必会使俄国恢复团结,这对我们是不利的,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去支持俄国的保皇派。相反地,我们必须竭尽所能阻止俄国重趋统一,因此,我们必须支持最左的党派。」(文件集一二八至一二九页)
为了政权决不择手段
不论在十月革命之后或片面和约订立之后,德国皆未改变其在布尔塞维克执政之前的政策,即努力促成东线停火,支持俄国国内赞成停火的政党,并在缔立和约后全力支持此政党继续执政。另一方面,列宁及其所领导的布尔塞维克则下定决心不择手段去取得政权及保持政权,他们最感困难的是经费问题,任何津贴对于他们说来都是难以抵拒的诱惑,因此这个鼓吹无产阶级专政的政党,得以与代表封建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德皇政府一拍即合。
在布尔塞维克党的早期历史中,筹集经费的主要方式是以突袭方式进入银行和商行,「没收」他们的钱财,并且还使用了各种类同盗匪的手段。当时俄国其它的革命党派,对于布尔塞维克的这种手段皆深感不齿。
「西逊文献」搜集的资料证明列宁曾获德国津贴,因此指他是德国间谍。齐曼编篡的这本书中,从德皇政府的档案中毫无疑问地证实了列宁的政党确曾依赖德国津贴而夺取政权,但齐曼在序言中认为这仍不足以证明列宁是德国间谍,因为如果列宁是个品格高尚的眞正的革命家,他可以把德国的津贴作为推动革命的手段,而不以接受津贴或为德国利益服务为目的。德国在选择津贴对象时,着重于政策目标与德国的政策相符合之俄国政党,并未要求收受津贴者以德国的命令行事。因此齐曼认为列宁究竟是否德国间谍的问题依然难下断论。
夺得政权的主要因素
但是这批德皇政府的文件之公布,又引起了其它许多问题,例如德国的津贴对布尔塞维克革命的成功究竟起了多大作用?这个问题在文件集出版之后曾在英国引起热烈的辩论。
伦敦「泰晤士报」把这些辩论文章汇集编成专册。流亡英国的白俄领袖卡柯夫认为:「……几百万马克的宣传费和活动费,对于列宁的篡夺政权活动具有决定性的帮助,因为在沙皇政府垮台后,列宁的所有政敌都是基础薄弱和一贫如洗的……」
另一位白俄领袖谢比洛说:「在一九一七年三月至十一月,偌大的一笔宣传经费,是使布尔塞维克在群雄角逐中获得最后胜利的主要因素。以前我们一直对这笔经费的来源,议论纷纭,直至齐曼教授辑篡的文件集出版之后,才使眞相大白。」
但这批德皇政府的文件却可作完全不同的解释。几乎与齐曼编篡的文件集出版的同时,伦敦柯林斯出版公司出版了莫尔希(Alan Moorehead )编篡的「俄国革命」一书,这批德国的文件也编入书中,并由莫尔希作评注,而莫尔希的每一条评注都是根据美国普索尼教授等数字学者的研究结论,普索尼等的研究工作是由美国宾夕凡尼亚州立大学及「生活」杂志联合设置的研究基金资助进行的。
莫尔希在序言中锐,他的评注系根据「一切可以获得的外交纪录,不仅是德国的档案,而且还包括所有由欧洲国家以及远如土耳其及日本的档案文件。」经普索尼等人研究的共有十万份以上的文件。
列宁竟是个贪财的人
这项大规模的研究工作,历时数年,把「十月革命」前后的一切幕后政治活动,都发掘出来分析研究,这种细致深入的研究也暴露了列宁的眞面目,他们所得的结论之一,是证明了列宁是个贪财如命的人,而绝非品格高尚的革命家。例如书中第六十四至六十五页提到,在一九○四年日俄战争前夕及初期,日本曾津贴俄国的许多反对党派,列宁当时尚是一个无名小卒,但他也不肯放过机会而分得了一杯羹。在第九十四至九十五页提到,列宁在领导布尔塞维克的初期,以筹措党的经费为名,在国内指挥了几次银行劫案,但赃欵中有很大的一部份被他自己挥霍了。后来他又订立了几条「党员守则」,规定凡参加行劫的同志不得过问所得欵项的数额及用途,因此他得以肆无忌惮地把「公欵」转入自己的腰包。在第一○五页,提到沙皇的秘密员警头子奥克拉纳怎样派遣线人渗入各革命组织,渗进布尔塞维克的两名沙皇特工人员是阿齐夫及马连诺斯基,他们是在贿赂列宁之后而被接纳为同志的。阿齐夫是社会革命党党员,列宁虽接纳他加入布尔塞维克党,但始终未让他成为正式党员。马连诺斯基则在列宁领导的革命成功之后遭列宁处死灭口。
【注】肯南教授的最新一部著作中,广征博引证实史大林当年之参加布尔塞维克党,也是奉奥克拉纳之命加入的。史大林根本也是沙皇特务,但他后来在布尔塞维克内的地位步步高升,因而背叛了沙皇而死心塌地参加布尔塞维克的「革命」。
基斯库拉的机密报告
从德皇政府的文件中,莫尔希找到一份关于列宁单独会晤一个名叫基斯库拉(Keskula)的爱沙尼亚人之经过,此人在当时是个半公开活动的德国高级间谍。莫尔希在其书中的第一三九页评注这份文件称:「这两人之间达致某种默契,因此在会晤后列宁立即获得一笔巨欵。」在第一四三页的评注中说:「列宁一开始就知道基斯库拉的身份,因此把他当作自己与德方之间的媒人,从他手中获取经费,并把和平计划交给他转达德方。」
在德皇政府的档案中,有一份基斯库拉向参谋总部提出的机密报告,内容是关于列宁向他提出的在布尔塞维克夺取俄国政权及对德缔和之后,德俄两国的联合行动计划。当时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期,土耳其是德国的同盟国,而沙俄则与英法结成协约国。双方势均力敌,英法曾向俄国沙皇保证在获得胜利之后,把土耳其的鞑靼尼尔海峡地区割给俄国。而列宁提出的计划中,则表示在他执政及缔立对德和约后,俄国放弃对土耳其的领土要求,并撤回前线俄军,转向进攻英国属下的印度。
莫尔希对这项建议的批注中指出,列宁此举是要使德国在中东得以任所欲为,并使俄国成为德国的同盟国而向英帝国进攻。
棋盘中的一只小卒子
布尔塞维克与德国特务组织之间的勾结,绝非个别情况,而是全面性的。瑞士社会民主党领袖格林就是德国间谍,而列宁流亡瑞士期内一向受庇于格林。
第二九七页提到列宁对谈判缔和的态度时说:「列宁已获得德国人的谅解;他们把他送回俄国,使他夺取政权及促成停战,他们资助他来达到这些目标……」
显而易见,列宁不仅拿德国人的钱,而且由德国人扶植他成为俄国领袖,他完全听德国人的话,照德国人的指示办事。从这本书的论据看来,「西逊文献」的可靠性是毋需怀疑的。所谓十月革命,根本就是德皇政府所策动的一项阴谋。甚至连二月革命,莫尔希也认为是由外国人策动的。第一五五页说:「二月革命根本谈不上是自发的革命,因为早在爆发之前的几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大家都已在谈论将有这场革命发生,所有许许多多的革命党派,早已跃跃欲试,都准备在革命爆发时获得一点好处。……民众的不满情绪已达于顶点。工人都被拉去打仗,他们没有面包,没有冬衣,而且对操纵着他们的生命的官僚们,深恶痛绝。」
在接下去的一页中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工人和士兵的自发叛抗,不可能使革命成功。他们需要经费、领导人及政治组织;于是,许多渴望推翻沙皇的地下组织群起争取工人和士兵,经费最充裕者占了先着。」
从莫尔希的书中,使人产生了这样一种印象:所谓「全世界无产阶级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只是封建地主和大资本家操纵的一个帝国在一盘棋局中的一只小卒子而已。
共产运动的最大谜团
综观齐曼及莫尔希的研究所得,可以肯定的是列宁确曾大量接受德国津贴,正像他从抢劫中得来及其它来历不明的欵项一样,用这些钱来助成他的革命。
列宁认为最重要的事莫过于夺取政权(毛泽东今天正在不断地重复着这句名言)。至于所用的手段,则是无关紧要的。「只求目的,不择手段」早已是他和他的信徒们的格言。但是,从任何资料和文件中,至今仍无法证实列宁是和德国特务机关有组织关系的间谍,也找不出德国政府直接向他发号施令的证据。
但是,列宁和其它主要布尔塞维克党人与德国官方之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内的密切关系,还有许多耸人听闻的继篇及余闻。此后许多年间,拉迪克和德国军界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红军与德国国防军之间的密切联系,皆是众所周知的。二十年后,在史大林主持的大清党中,拉迪克和许多红军将领及布尔塞维克领袖皆以「德国间谍」的罪名被处死。为什么在苏联共产党的最高阶层内会有如许之多的「德国间谍」呢?德国方面的档案文件既无法为我们明确地解答这个问题,那末当然就只有苏联的最机密文件可以解答,但苏联方面的文件无法看到,也许当将来有一天苏联的这批文件也像德皇政府的文件一样公布之后,世人方能解开共产主义运动中最大的谜团:列宁究竟是否德国雇用的间谍?
林炎燮,本文以台湾《春秋》杂志总第238期同名内容全文为底本,完成数字化处理。独立评论·罕见奇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