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译】贺兰山访谈:嘉禾与李小龙
【译】贺兰山访谈:嘉禾与李小龙(part.1)
从邵氏独立
——您从邵氏辞职是哪一年?
西本:是1969年。在岛耕二来之前不久。
——Golden Harvest(嘉禾电影有限公司)的成立是在次年的1970年。那是邹文怀从邵氏独立之后创立的。
西本:这里面有着不少故事呢。邹文怀原先是在邵逸夫手下负责着宣传以及方便合理的影片制作,差不多相当于日本的 制作部长。然后呢,这其中又有许多内情,总之有一天,邵逸夫突然带来了一个女人做制片会计。不是他老婆,是小三。这对邹文怀来说当然并不好玩。由于会计财 务这块被别人抓在了手里,他就没法随心所欲地做事了。这些嘛,我都是从当地人那儿听来的。
方逸华这个女人,她实际上就成了邵逸夫的总制片人。邹文怀忍了半年左右,就愤怒地辞职了。然后就开了家独立制片公司。
这个女人以前是在夜总会唱歌的。我以前就常去喝酒,还把她叫到桌前一起喝喝什么的。所以她也认识我,对她来说,她肯定会讨厌知道她以前底细的人的啦 (笑)。不过她脑子确实很好,很能干,到底不是傻子。她在很多方面都有功劳,制作费的筹措也做得相当好。但是,她在周围带来了自己的团队,尽是些看起来像 是年轻新手的男孩子女孩子,都按她自己的想法来运作。这种做法不久就招来了反作用。片子渐渐变得越来越无聊、糟糕、不卖座。而邵逸夫同时又是电视台的老 板,也逐渐开始大力往那边发展。电影已经变得无足轻重,拍了也成不了大气候,倒不如直接买。如此做法,连发行公司也缩小规模了。
——实际上,1987年邵氏就停止了制作,现在(1990年)是邹文怀的嘉禾的天下了。
西本:当然了,现在嘉禾是老大哥。除此之外,还有两家大公司。其中之一是新艺城电影公司,英文名是 “Cinema City”。他们还没有很大的正规的摄影棚,貌似是在哪个工厂大楼里搞着。新艺城是九龙巴士的老板出的钱,所以资本很大。而另一家,是珠宝连锁店的年轻老 板【注:应为潘迪生】在经营的德宝电影公司。他们每年拍一定部数的电影。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独立制片公司,就是筹集资本开了公司,然后拍电影的程度,没有像 邵氏那样的大公司了。就连嘉禾的摄影棚,说是有三个,其实也是两个。一个是很小的地方,是用来拍电视广告的,所以其实只有两个。邵氏以前可是有十几个大 的,放弃制作真是太可惜了。
——邵氏的摄影棚现在怎么样了?
西本:现在全用来拍电视了,摄影棚都出租,室外布景也全部用来拍电视电影。就是嘉禾,也不像以前的邵氏那样有专属员工,大概只有一组人,拍片的时候再雇自由人。
——您一直说最近的香港电影水平下降了,不过现在在日本挺火啊。
西本:变成返销了啦。细看来,到底我们的时代跟现在的时代不一样啊,因为现在你在日本一上JR【注:即 Japan Railways,日本铁道】,会看到那些优秀的年轻人们都在看漫画吧?以前说到大学生,那都是在读正经书的,但是现在不一样,这不就跟现在的香港一样 吗?所以,那种漫画式的、连环画似的电影才会受欢迎吧?故事完全没内容,或者说,只有固定的东西。而日本电影却有点太难了,有些东西不符合那种观众的水 平,反之,香港电影却是以那些人为对象而制作的,就算水平有差,也会受欢迎的吧?
——在香港还有“香港新浪潮”这一说法吧?
西本:那是曾经做过一段时间胡金铨的助手,后来自己做导演的女导演许鞍华,还有梁普智他们那些人,是被大家这么叫的。怎么说呢,虽然现在的香港电影像日本电影那样搞赶工快拍,但它是作为娱乐的电影,并不会只拍某一种类型的吧?我因为年纪大了,不想再说这些东西了。
——您有没有听到现在有什么很受欢迎的明星呢?
西本:嗯,有听到,不过我现在也已经离开电影了,不太看了。后来有看看电视,知道有周润发什么的。
——他在日本也很红,《英雄本色》(吴宇森导演,1986)以后可相当有人气。
西本:就是这些人拍出了现在的电影。最初,追溯香港电影历史的话,是离开祖国到香港避难的上海电影人,李翰祥 啊,胡金铨啊,他们这群上海系统的人在拍正统的国语电影。当时,我之前也有说过一些,在香港有粤语电影。我之前亦说过的黄梅调是国语电影的一种,而粤语电 影则是以像粤剧那样尖着嗓子唱歌的戏剧为基础的,只在香港上映。也就是说,制作费很便宜。所以粤语电影跟国语电影不是一个级别的,拍国语电影的人看不起粤 语电影。粤语电影总被人觉得导得差,此外就是好多人聚在一块儿闹哄哄地拍戏的感觉。那真的是很悲惨的状态。
后来呢,有了电视台以后,就开始拍起电视用的粤语电影了。它所带来的影响,就是国语片的明星、导演,他们都搞起电视来了。而正是由于电视,使得粤语 电影和国语电影没有了区别,这就是电视的力量。周润发之流,也是以这种电视明星的身份冒出来的。既然是粤语电影,当然是说粤语。这在以前一定会被看不起 的,觉得掉档次,电影人也是不一样的。这一切如今已经没有差别了,粤语变得理所当然了。
——我觉得,您以前拍的香港电影,姑且还在延续着某些中国的传统,但是相反的,这些被称作“香港新浪潮”的电影,很多都是无国籍的,看不出是哪国的电影。
西本:这个嘛,当然就会这样的了。因为总之只要受观众欢迎就行了,而这些观众都是年轻人。所以他们模仿美国电 影、模仿欧洲电影、模仿日本电影,总之就是各种混合。这在中国叫做什菜,是把很多东西一股脑儿都扔进去的食物,就像是殖民地电影似的大杂烩。而包含着诸如 诉求纯粹的中国民族魂的人性等等许多内容的电影是完全没有的。因为它们仅仅只是现实的反映。看着,时而流泪,时而高兴,有动作戏,有人被杀之类的。电视也 是,尽是些互相打打杀杀的。所以,最近我的办公室起火了嘛,是有人要烧掉我的地方(笑),这家伙因为没钱,就很不爽,就想放火。
——简直就像是纽约嘛(笑)。不过,考虑到现在年轻导演们拍电影的方法,您给香港电影带来了新的制作方法,其影响还是挺大的吧?
西本:这个嘛,是让日本的导演来拍片后的延续吧,现在大家都已经是快拍手了。确实最初是我说必须要向日本的导演学习的,因此日本留学也增加了吧,我对邵逸夫说这是必要的。后来邵逸夫的电影制作的方法,逐渐向其他方面扩展出去了。我觉得是这么回事。
言归正传,1970年邹文怀独立的时候,邵逸夫就跟他打官司。邹文怀独立后拍的一部作品的版权,实际上是归邵所有的,在这件事上,因版权问题而闹上 了。最初是香港的法院判邹文怀胜了。但是第二次的结果则是邵逸夫获胜。邹文怀和我一起去意大利的时候,他因为又向英国的最高法庭提起了诉讼,所以中途要离 开,就跟我说之后会有代替他的人来做事,让我多多关照,就去了伦敦。结果好象是邹文怀获胜了。哎,反正邵逸夫跟邹文怀就是水火不容。不过现在在电影上,是 邹文怀这边势力强,所以手握发行网的邵逸夫也得去要发行作品什么的。
邵氏因邹文怀的独立而乱糟糟的时候,正好蔡澜从驻日代表那边回这边的厂里来了。于是他就做了邹文怀辞职后的制片负责人。他的父亲可是邵氏的新加坡发行公司的董事呢。因为蔡澜是他儿子,所以邵逸夫很关照他,很喜欢他。做邵氏的制片负责人的时候,他大概是29岁左右吧。
我想这正好是个好时机,于是就去找他了,求他说:“蔡澜啊,我有些话想跟你说。我现在也该要好好打算打算了,我想自己独立出来干,所以想从公司辞 职。所以请你帮我跟邵逸夫先生说说吧。”他随即答道:“好,西本先生,没问题。”就去跟邵逸夫说了,第一个礼拜就同意了。邵逸夫说,虽然合同还没到期,但 你都那么说了,让你辞职也无妨,如果有困难的时候也可以再回来。于是我就辞了职,1969年开了自己的公司。
我跟蔡澜的渊源还挺有趣的。邵氏有个叫“南国剧团”的学校,有名的演员都是从那里出来的,其校长在我拍1960年的《杨贵妃》时,以演员的身份出演 过。他以前在上海时也做过导演,现在已经去世了,是个非常温文尔雅的人,很喜欢我。有一天,他跟我说:“西本先生,我有个亲戚的朋友要去日本读书,请你教 教他吧。”介绍的人,就是刚从新加坡的大学毕业的蔡澜。于是我指导了他不少东西,去机场时,跟他说:“我认识在日大【日本大学】做教授的碧川道夫先生,给 你介绍了,你见到他以后就说我的名字。”然后,我跟有名的电影评论家登川直树也挺熟的,所以也让他去打招呼。他因为完全不会日语,所以我是用中文说的,然 后写了字,用我的车送他去了香港机场。
后来大概过了三年,我对邵逸夫说,香港电影应该多学学日本电影的做法,不能模仿美国电影,那是我的想法。于是邵逸夫就说:“那么西本先生,您能带大 家去趟日本吗?要花多少钱,请给个预算。”我很快就做出了预算,大概是七百万,那可是二十多年前呢。于是我就带着大家去考察日本电影了。我带了十几个各部 门的代表到处走,学习日本电影。先是去松竹看电影,接着又去了东映、东宝的摄影所学习。
当时我们到日本时,邵氏的驻日代表就是蔡澜,前面的日本人都辞掉了。他那边喊“哇,西本先生!”,我也叫“哇,蔡先生!”。蔡澜提出去吃饭,我们就 去吃午饭了,那时候他的日语已经讲得很流利了。他说,“西本先生,我们去吃美味的鳗鱼盖饭吧”,我很惊讶,都不知道我们俩谁是日本人了,我感觉我自己倒成 了完全不会日语的人了(笑)。于是我们意气相投,他带我去了家他很熟的酒吧还是什么的地方,通宵喝到凌晨四点左右。
——蔡澜后来去了嘉禾。
西本:现在就在嘉禾。这其中的缘由是这样的。他先是从邵氏辞职,进了一家搞电视的公司。接着又转去了一家我觉得 应该是香港的资本家集团的,搞收购旅行社、收购酒店之类,势头很强劲的大公司。甚至有传言说其后台是菲律宾的马科斯夫人,搞得热火朝天的。总之他们是开了 出租车公司、开了观光巴士公司,还收购不动产,酒店也全收购了。不知道到底谁是后台呢。后来他们也开了电影公司,还传言说要收购邵氏什么的,蔡澜自然被拉 来做负责人了。我还去蔡澜那儿拜访过呢,他说没白辛苦,当时他是制片负责人的要职。后来那家公司就倒了,破产了,七零八落了,现在经营者还在打官司。好像 是从马来西亚银行里借了钱,后来事业扩展得过大,最后爆炸了,破产了。后来过了不久,蔡澜就去了嘉禾。
我倒是一直觉得他去嘉禾是理所当然的。我之前就零零星星有听到过这样的传言了,不过因为公然跟邵逸夫对立总归不太好,所以邹文怀也一直在等着吧。因 为蔡澜他从华侨的血统来看的话,跟邹文怀一样,都是潮州人。曼谷啊、泰国啊、新加坡啊这些地方,潮州人很多。是广东省的潮州这个地方,他们在海外发展得很 好。因为邹文怀和蔡澜都是潮州人,所以肯定合得来。所以创业时的邹文怀,也是接受了泰国的潮州财阀的资本援助才开始的。反过来,作为资本家来说,他也抓住 了邹文怀这个好苗子。从李小龙那儿势头一下子起来了。
——说到从邵氏独立,李翰祥也是的呢。
西本:他的话,可以说是他背叛了邵氏。我之前也说过,当初电懋挖我的时候坚决反对,还跟公司拍胸脯的就是他。说 不能放走西本。结果没多久,他一下子改变态度了,跟我说这次是他要去电懋,叫我一起去(笑)。我是拒绝了他,而他也没去电懋,在台湾自组独立制片公司失败 了,1971年破产以后,狼狈地回了香港。那时候,他身兼总经理、导演、总制片人,花钱还是像他以往在邵氏那样,那是会破产的。于是他就回来了。不仅如 此,好像还发生了不少事情呢,连台湾也不能再去了。于是,我们这些朋友就以个人身份凑到一块儿,组成了一个类似于李翰祥保护会那样的团体,希望让他能再拍 片,我也加入了。
——胡金铨也加入这个会了吗?
西本:是啊,当然加入了。胡金铨没跟李翰祥一起去台湾,还留在邵氏干。不过后来,他为帮李翰祥去了台湾。
——那部电影自然跟邵氏没关系了。
西本:嗯,李翰祥的朋友们组成了一个团体,胡金铨是带头的,然后还有管照明的最高负责人等等。那人对我说:“西本先生,李翰祥回来了,你也来帮帮忙吧。”于是我也说,没问题,钱我无所谓的,因为他也是受了苦回来的。
——那部你们帮忙的作品是哪部?
西本:是关于骗人的骗子的故事(笑)。《骗术奇谭》(1971)。这是回来后的李翰祥的第一部作品,非常成功,卖得很好。于是他顺着“奇谭”的路子,回邵氏又拍了《风月奇谭》(1972),是我做的摄影师。
最初,邵逸夫对背叛他的家伙颇有微词,不过据我听说,是在新加坡的邵逸夫的四哥说应该让李翰祥进公司的。因此邵逸夫也同意了,才叫李翰祥回来的,也不生李翰祥的气了。
李翰祥回邵氏开始拍片,最先就是想要我。他给我打电话,说:“我也回邵氏了,所以西本先生你也回邵氏吧。我们赶紧谈谈合同的事。”我说:“好啊。” 他就问:“闲话少说,你想要多少薪水?”我回他:“这个嘛,最近物价涨了,所以如果有五千美金的话我就回来。”(笑)。五千可是一个相当大的数目呢。于是 他又问我:“能否稍微便宜点?”(笑)。我说:“这可不行啊。不出五千块的话,我可不回来。”所以只以自由身份拍了一部,没有再回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