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谈谈“民国热”-辛亥百年话民国(胡平)
2011-10-06
近些年来,大陆兴起一股“民国热”。所谓“民国热”,不仅仅是对民国时期的人物与事物表示好奇或通常的怀旧,而且是肯定,是欣赏。
尤其是文化人,尤其是对民国时期的文化界。画家陈丹青称之为“民国范儿”,那就是说,民国时代的文化人,多有一种特殊的精神气质,从胡适、傅斯年、 徐志摩,到钱钟书、陈寅恪,还有梅贻琦、俞大维,都有现在大陆人所没有的一股精气神。有人则进一步把“民国范儿”归结为自由的产物,是民国时期的自由使得 文化人张扬个性成为可能。
民国热包括很多方面。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陆人知道了,所谓共产党领导了八年抗战纯属谎言。抗日战争是国民政府领导的,国民党军队官兵付出了最大的牺牲;共产党则是消极抗战,积极反国民党。
在经济上,民国时期有过辉煌的黄金十年(1927-37),成就很大,只是日本人的侵略才打断了这一发展。
今年7月1日是中共建党90周年,当局推出大片《建党伟业》,然而网友们却发现,原来民国时期要远比今天更自由,那时候人们可以办报,可以上街游行,可以组党。
2008年汶川地震,倒塌最多的建筑是学校。有人找出民国期间四川军阀刘文辉的话:政府楼修建得比学校还好,县长就该撤职。
历史学家指出:早在民国时期,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就收回了一切租界,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并以五强之一的身份参与创建了联合国。倒是在中共建政后的五十年代才有了向苏联的“一边倒”而沦为苏联的附庸。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需要说明的是,这股民国热,并不意味着对民国时期的一切都加以美化。我们知道民国时期的中国也有很多问提很多弊病。例如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就应该批判。
但 是,国民党毕竟不同于共产党,国民党从一开始就承认了宪政民主原则,孙中山提出军政、训政、宪政三段论,把一党专政视为阶段性措施。蒋介石实行威权统治, 也是把它当作非常时期的权宜之计。因此在国民党那里,专制总是不彻底的,一定的公共空间总是存在的。在国民党的专制下,要求实行宪政民主的声音总是正当 的,合法的;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内外环境的安定,国民党就越是无法抵制要求回归宪政的呼声。
共产党却不同。共产党从来没有承认过宪政民主 原则,它把自己的一党专政看作天经地义,搞起专制来咄咄逼人;特别是在毛时代,社会完全被国家压倒,异议的声音几乎没有任何空间。直到今天,它还一再宣称 反对“西方式民主”,发誓要坚持党的领导,要“五不搞”“六不搞”。中国的经济越发展,共产党越是把功劳记在自己一党专制的帐上,坚持党的领导即一党专制 反而越是“理直气壮”。实际上,当今大陆的民国热,并不是立足于对民国的理想化,而是建立在对共产党罪错的深切认识。这就是民国热的本质。
(文章只代表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民国热包括很多方面。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陆人知道了,所谓共产党领导了八年抗战纯属谎言。抗日战争是国民政府领导的,国民党军队官兵付出了最大的牺牲;共产党则是消极抗战,积极反国民党。
在经济上,民国时期有过辉煌的黄金十年(1927-37),成就很大,只是日本人的侵略才打断了这一发展。
今年7月1日是中共建党90周年,当局推出大片《建党伟业》,然而网友们却发现,原来民国时期要远比今天更自由,那时候人们可以办报,可以上街游行,可以组党。
2008年汶川地震,倒塌最多的建筑是学校。有人找出民国期间四川军阀刘文辉的话:政府楼修建得比学校还好,县长就该撤职。
历史学家指出:早在民国时期,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就收回了一切租界,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并以五强之一的身份参与创建了联合国。倒是在中共建政后的五十年代才有了向苏联的“一边倒”而沦为苏联的附庸。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需要说明的是,这股民国热,并不意味着对民国时期的一切都加以美化。我们知道民国时期的中国也有很多问提很多弊病。例如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就应该批判。
但 是,国民党毕竟不同于共产党,国民党从一开始就承认了宪政民主原则,孙中山提出军政、训政、宪政三段论,把一党专政视为阶段性措施。蒋介石实行威权统治, 也是把它当作非常时期的权宜之计。因此在国民党那里,专制总是不彻底的,一定的公共空间总是存在的。在国民党的专制下,要求实行宪政民主的声音总是正当 的,合法的;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内外环境的安定,国民党就越是无法抵制要求回归宪政的呼声。
共产党却不同。共产党从来没有承认过宪政民主 原则,它把自己的一党专政看作天经地义,搞起专制来咄咄逼人;特别是在毛时代,社会完全被国家压倒,异议的声音几乎没有任何空间。直到今天,它还一再宣称 反对“西方式民主”,发誓要坚持党的领导,要“五不搞”“六不搞”。中国的经济越发展,共产党越是把功劳记在自己一党专制的帐上,坚持党的领导即一党专制 反而越是“理直气壮”。实际上,当今大陆的民国热,并不是立足于对民国的理想化,而是建立在对共产党罪错的深切认识。这就是民国热的本质。
(文章只代表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