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第三隻眼睛看中國作者飄逝



第三隻眼睛看中國作者飄逝
时间:2012年5月10日 14:12

.江迅


北京山悄然病逝;十八年前,他偽託譯作《第眼睛看中國》,借用杜撰的德國學者「洛伊寧格爾」的眼光議論中國政治,引起海內外極響,江澤民也上當受騙,推薦給中共中央警衛局,但被亞洲週刊揭開真相。



北京作家王山病逝。他的遺體告別式,於五月四日在北京八寶山舉行。王山是誰?境外讀者或許大一頭霧水。如果告訴你,他創作過暢銷書小說《北京教父》、《血色青春》,讀者依然不明就裡。如果再告訴你,十八年前,他寫過引發境外強烈反響的《第三隻眼睛看中國》,諸多讀者淺淡的記憶,便會漸漸深濃。當年,「第三隻眼睛看某某」還成了社會流行詞。

被稱為「北京頑主」的王山,生於一九五三年八月。二零一二年四月三十日十九點三十分,在北京三零一醫院去世,年僅六十歲。他的後半生,以小說為北京頑主文化留下真實記錄。朋友們誰都不知道他患重病住院。他遠走時,第三次整理出版的他的代表作《北京教父》,正笑傲中國大陸各地圖書排行榜,他網名「四橫豎」(筆劃四橫四豎,即「王山」)也永遠就此定格。王山與亞洲週刊尚有一段「不打不相識」的因緣。

一九九四年,一部政論書《第三隻眼睛看中國》(下稱《第三隻眼》)在中國引起極大反響,在港台和西方社會也引發諸多重要話題。此書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書中標明:著者是德國洛伊寧格爾,生於一九五三年八月,當代歐洲最有影響力的中國問題專家;譯者是王山。此書對中國社會現實及其走向,有深入剖析,其中許多論點及預測,今天讀來仍振聾發聵,書中觸及的許多內容在當時相當敏感。

王山竟然「矇騙」了江澤民。時中共總書記江澤民認真閱讀了此書,在考察山西時說,山西出了一本書《第三隻眼》,作者是德國人,對中國經濟改革提出許多重要觀點,「值得我們深思」。時任山西省委書記胡富國在場聽了江的談話,隨即給省新聞出版局賈姓局長打電話,詢問這本書。賈局長一聽書記過問此書,趕緊回應:「我們正在追查這本書的出版內情。」他還以為又是一本有「嚴重政治問題」的壞書。胡富國說:「什麼追查?這是一本好書。趕緊拿幾本過來。」不久,中國大陸媒體紛紛轉載或發表書評推介文章,不少學者認定,此書代表了中國內部強硬的新權威主義觀點。

疑是鄧小平政治遺囑

江澤民還向中央警衛局推薦此書,幹部每人一本;中國戰略管理學會、中央政策研究室舉辦此書研討會;有人更傳出「這本書是鄧小平政治遺囑」。當時,亞洲週刊就想聯繫到這位德國作者,多番從北京、上海學界和外交界,從山西這家出版社,從德國中國問題學界一再追尋,漸漸發現這位德國的「當代歐洲最有影響力的中國問題專家」,似乎只是個「影子」,由疑問,到猜忌,到質疑,或許這德國學者根本就不存在,此書是「王山」假託德國人的「偽作」。為解開謎團,唯有直接與「譯者」王山見面。

又經過一番折騰,才找到出版中間商徐兵,最終與在北京的王山聯繫上了。他承認自己是譯者,卻拿不出德文版原著;而後說作者是在美國的德國漢學家,原著是英文,是美國一家大學出版社出的書;卻又說不清原作英文書名和德國學者英文名;承認自己沒見過這位原作作者,此德國學者寫過幾本中國遊記書;說自己只和他通過信,卻拿不出對方通信地址;承認自己透過代理人聯繫,卻不願透露代理人是誰。 

糾纏了許久,王山最後說,「我不能再講了,有些話不好說,作為朋友,我不能對你講假情況了」,「出於無奈,有難言之隱,現在傳聞太多,不少人找上門來,我都拒絕回答問題」,「出於安全考慮,我不知道採取什麼樣的策略更好」,「你要理解在中國出一本書有多難,這事搞不好,將來我就可能什麼也不能寫了,為保留我繼續發表作品的權利,你要理解我的態度」云云。

此書是偽託之作,已無大疑。出書的內情和引起的迴響,比書中內容更具吸引力。四個月後,此書真偽的議論已淡然散去,亞洲週刊記者在北京見王山,已是好朋友,真是不打不成交。

王山生於浙江省金華,初中畢業後,正值文革初期,身為「知識青年」去山西省雁北鄉插隊務農,後進入煤礦從事井下採礦,後去部隊服役,七七年復員,被分配到北京師範大學從事文教工作,後升任處長,在職攻讀教育學碩士學位。隨後,出任北京京劇院副院長。

上世紀九十年代,他辭職後從事創作。他的「天字」系列小說《天傷》、《天祭》、《天爵》先後出版,是他的「頑主小說代表作」。後曾將三部小說改寫換名《血色青春》第二次出版,一個多月前再度改名為《北京教父》第三次出版。他又起筆「大頑主」之《地殤》、《地魂》。王山正在創作《天罡》之際,不料患病住院,因糖尿病引起心衰和腎衰,小說最終沒能完成。這些年,他以「四橫豎」網名混跡於「北京頑主」百度貼吧,粉絲無數。

這三部「天字」系列作品,奠定了王山「頑主」作家地位,因小說逼真描寫文革武鬥及真實記錄北京頑主文化,他自己也被稱為「北京頑主」。

王山的「天字」系列小說,講述動盪年代裡一些熱血青年的故事,是從文革年代的江湖殺出的京城大亨成長史。小說描述在一個正義缺席的時代,年輕人充滿了迷途和反抗,面對生活無情挑戰,政治運動將學生劃分為陰陽兩界人,一些平民和出身不好的少年,成為「頑主」、「佛爺」,而高幹子弟則成為紅衛兵。兩派人物無奈只能去面對你死我活的爭鬥,展開血腥廝殺和身陷江湖械鬥,令血案無數。

王山小說塑造的人物都是十六七歲,讀來青春得可觀。他們二十歲時結束械鬥,去了農村成為「知識青年」,後來又返城趕上改革開放年代,成了當代中國中堅力量,有的當了官,有的辭職經商,命運跌盪起伏,但他們的本性卻沒改變,人性和獸性﹑追悔和復仇﹑理智和迷惘,組合成一種瘋狂音響。書中的原型人物說,「文革武鬥期間,王山和我們在一塊兒。這三部作品都是小說,人物性格和情節等方面有不少虛構成分,但書裡打架戰鬥場面卻是真實的」。

王朔也佩服的痞子文學

「頑主」源於北京作家王朔的小說名篇《頑主》,《頑主》被視為「痞子」文學代表作。王朔說,「姓王的作家,我只佩服兩個,一個是女的,上海的,叫王安憶;一個男的,北京的,就是王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說:「傷悼這位思考者。當年他以洛伊寧格爾的筆名寫的《第三只眼睛看中國》,見識獨到。」評論家解璽璋稱,「寫文革初期北京老紅衛兵和北京胡同市民子弟的衝突,王山寫得最逼真,語言勁道」。

據與王山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友邊作君說,他比王山大一歲多。二零一一年他倆還見過面,後來就沒見。二零一二春節,他給王山發手機短信,王山也回了信。三月,他路過王山家附近,給王山電話想去見他。王山說自己在外地開會,又說在外地感冒很嚴重,等康復後回北京再聚。總之,王山生病住院的真實情況就不願告訴好友。

事後,邊作君才從王山夫人那兒知道,當時王山沒有離開北京,只是已患重病住院了。王山筆下的「頑主」,已是漸行漸遠的歷史遺響,「頑主」王山卻在天上,以「第三隻眼睛」俯視神州大地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