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记者来鸿:插头、灯泡、一国两制
记者来鸿:插头、灯泡、一国两制
三相、两相、平头、扁头、圆形、方形。插头、插座没有世界标准,带电器出门困难重重。但是,BBC记者彼得·戴发现,大概是受一国两制的启迪吧,中国已经实现了万能。
诸国角力,我觉得必须为您报道一个小小的突破。其实,这也是一个很能令人欣喜的突破呢!
携带电子设备周游世界,您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各个国家插头、插座工业奉行偏激的保护主义,令你烦到跳脚的地步。
如同必须有自己的航空公司一样,插头插座也成了一个国家永远不能放弃的标记。我的插头只能插入我们国家那位头脑错综复杂的大师设计的插座,别人无论如何也别想插一手。
因此,美国有薄薄的两相插头,其他国家也有两相插头,但两条腿儿可能撇拉着;欧洲国家有自己圆柱形两相插头,但是德国的与法国的相比,两条腿儿的距离稍微大一点儿。想用电动剃须刀,很难。
英国用的是三条腿又粗又壮的插头,那条粗壮的地线好像很少发挥作用。这样的插头是1950年代推出的,取代从前使用的几款稍小一些的三相插头。这些小插头,可能起源于电力刚刚问世的时代。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有自己的三相插头,英国佬(和所有其他的人)休想插进来。
这一连串不同工业标准的起源,可能是19世纪晚期公共电力供应开始的时候直流电和交流电打过的一仗。
美国电子业的先驱托马斯·埃迪森(T Edison)坚决支持直流电,他的对手乔治·维斯丁豪斯(G Westinghouse)则倾向于后来在欧洲通用的交流电。
其中一个考虑是直流电相对更安全。制造第一台电椅,大概就是为了证实交流电更像是杀手。
从那儿以后,插头,成了一个国家标新立异的创意,制造商卡特尔提出构思,插头的设计需要满足当时的安全标准,并将外国竞争挡在门外。
一国两制
说了这么一大堆,不过是为下文作铺垫。前段时间,在中国两家新建酒店的房间内,我很高兴地发现,墙上的插座居然是万用的,哪个国家的插头都能插进去,包括英国!
闯荡江湖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好东西。
不用和那些无论如何也插不完美、或者干脆缺一个眼儿的转换器打架了,真好!旅途中,通常只有在脸非刮不可、电池非充电不可的情况下才会发现转换器不灵。
那天晚上,在距离故乡十万八千里的内蒙,拿出我的英国三相大插头,直接插入酒店的插座,感觉非常美好!
那么,为什么万用插座在中国有可能出现呢?
看起来,这好像是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给中国时推出的一国两制政策的发扬光大。
既然中国现在也包括香港了,想去自己的国土旅行的香港人必须能够使用英国统治那么多年遗留下来的三相大插头,而不是中国通用的两相、三相扁脚插头。
所以,英国的三相插头人不知、鬼不觉地溜进了中国,仿佛,英国殖民主义吐出最后一口气。
两国一插,甚至普世同插,这是怎样的一个口号啊!
灯泡问题
见识了这样一个算不上很大的胜利果实,我还想提个小建议:现在肯定是时候了,世界各国的政治大人应该把注意力转向用电的另外一个头痛:不起眼儿的灯泡。
英国大多数家庭都在努力采用节能灯,有时候节能灯泡太大,传统的灯罩盖不住。
灯泡还分两种,一是英国古老的卡口灯泡,一是欧洲大陆的新玩意儿螺口灯泡。
受到来自海外双管齐下的打击----欧洲单一市场的官僚要求以及欧洲国家庞大的零售集团在英国突起,可能导致卡口灯泡失去了其垄断地位。
欧洲人带来了自己的固定装置和配件,包括螺口灯泡。所以,大多数英国家庭现在必须准备两套完全不同的灯泡,相当于欧洲大陆家庭的两倍,或者,使用螺口灯泡的美国家庭的两倍。
这样做,既浪费钱,效率又低。
在挽救欧元的间隙,欧洲的外交官和政治家们也应该考虑启动一项新事业。召集一次引入照明新时代的世界灯泡大会吧。
如果中国人能屈尊接受英国插头的存在,那么,其他国家的人肯定也应该能够接受普世一灯这样一个令人自豪的民主概念。
或者,换成中文的说法,一灯多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