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英国口音里的“三六九等”
英国口音里的“三六九等” (2012-05-29 13:32:55)
听不惯当地人的口音?这不是你的错,这是因为标准英语并不是每个英国人都会说。肖伯纳曾毫不留情地表达,“一个英国人,只要开了口,要想不招其他英国人的仇恨和鄙夷,绝对是不可能的事”。这句话尖锐地道出了五花八门的口音就标志着社会的“三六九等”,而刻意的口音掩饰经常也显得徒劳无功。好在如今人们对口音的多元化更倾向于宽容,这在BBC新闻播报中可见一斑
节选自阿健新作《华人领路游世界丛书:英国到底“牛”在哪儿?》 (版权所有)
“标准英语”并非人人都会
标准英国口音是建立在伦敦音和英格兰南部上层阶级口音基础上的英语发音,英国人称之为“正确发音”(Received Pronunciation,简称RP),其中以女王口音(queen’s accent )、牛津音和BBC播音员的发音最为典型。这些发音和我们《新闻联播》里的普通话一样,被认为字正腔圆,这样的标准口音完全容易被听懂。难就难在,实际生活里可能遇到的,各种带口音的发音,以及这样发音的词汇被随意使用,这样就很糟糕了。
在一些人群中,发音的随意、吞咽音素和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等情况经常发生,这让对英语不太敏感的旅游者摸不着北。在很长一段时间,下层阶级、偏远地区的和外来的人群带口音的发音就被认为是“不正确”的,或者“懒惰”的说话方式。他们的发音含糊,夹带乡音,经常出现语法错误。一般来说,在中国国内受过系统英语教育的人,即便发音不理想,依然比当地没有“好好学习”的人说话准确好多。
发音和措词透露“三六九等”
很多英国人认为,一个人一旦说话,必定暴露其社会阶层和受教育程度,作家肖伯纳就曾尖锐地指出,“一个英国人,只要开了口,要想不招其他英国人的仇恨和鄙夷,绝对是不可能的事”。
通过发音,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当事人来自英格兰还是苏格兰,是城里人还是乡巴佬,是大户人家的还是劳工阶层的。为了摆脱社会偏见,有些人刻意通过训练和模仿,来修正口音,但却偏偏在措词上露出马脚。
很多英国人会通过“dinner”来观测说这个词的人所属的社会阶层。“dinner”本身毫无过错,问题是当事人用这个词指代“晚餐”还是“午餐”。一般中下阶层很自然地指“dinner”为“午餐”,用“tea”指晚餐。而上层阶级称“dinner”为“晚餐”,“lunch”为“午餐”,“tea”则是指下午四五点的“下午茶”,这道茶包括红茶、点心和松饼(Scone)。下层阶级会特意称“下午茶”为“afternoon tea”,以区别于他们自己的“tea”(晚餐)。
在“厕所”这个词的选择上,也突显了阶级性。上层社会称“loo”或“lavatory”,其中“lavatory”的重音是在第一个音节,而下层社会一般说“toilet”,而且最后一个尾音“t”还不发完全。
更宽容表现在嘴上
英国的阶级划分无处不在,反映在语言上的例子更不胜枚举。由于语言是英国人钟情的媒介,因此被首选为划分并界定社会地位的标志。但随着社会阶层的流动和多移民文化的介入,再加上出于“政治正确”考虑,语言的“正确”标准正在变得(或者表面上变得)更宽容,由此便带来了语言的融合性和多样性。这点体现在BBC新闻节目中就非常明显,二十年前,当地的新闻节目是清一色的RP(Received Pronunciation)播报,现在则是基本以RP音为主,包融了主持人和嘉宾们的英格兰南部、北部、苏格兰、爱尔兰,甚至印度和牙买加等“南腔北调”。很多电台和电视台的主持人经常在播报时,刻意模仿性地加入些地方口音。约克郡、利物浦、纽卡斯尔等这些原本受人歧视的口音,如今也经常在大众传媒上被使用,虽然有时候这仅用来表示“有意思”而已。
口音的阶级划分变得更宽容,还表现在公众人物的身上。大牌球星贝克汉姆的发音透露出,他来自东伦敦的劳工阶层,然而正是他的考克尼(Cockney)口音让他鲜明地成为自立自强的社会典范。鲁尼的利物浦方言也带有明显的劳工阶层口音(Working Class Accent )特征,他的成就不仅为自己,也为他的群体争了光,不过在他鲁莽时,依然有人拿他的口音开蒜。影星肖恩康纳利的说起话来带有显著的上层社会特征,这和他的形象,于公于私,都非常符合。而英国首相卡梅伦从政后,刻意改变了他上层阶级的口音(Upper Class Accent),适当加入劳工阶层的发音和用语,来表示亲民的形象。
至于外来者,说着一口带有上层社会口音的英语,有时候并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当地人会认为这只是附庸风雅,与真正的上层精神毫不相干。
节选自阿健新作《华人领路游世界丛书:英国到底“牛”?》 (版权所有在哪儿)
听不惯当地人的口音?这不是你的错,这是因为标准英语并不是每个英国人都会说。肖伯纳曾毫不留情地表达,“一个英国人,只要开了口,要想不招其他英国人的仇恨和鄙夷,绝对是不可能的事”。这句话尖锐地道出了五花八门的口音就标志着社会的“三六九等”,而刻意的口音掩饰经常也显得徒劳无功。好在如今人们对口音的多元化更倾向于宽容,这在BBC新闻播报中可见一斑
节选自阿健新作《华人领路游世界丛书:英国到底“牛”在哪儿?》 (版权所有)
“标准英语”并非人人都会
标准英国口音是建立在伦敦音和英格兰南部上层阶级口音基础上的英语发音,英国人称之为“正确发音”(Received Pronunciation,简称RP),其中以女王口音(queen’s accent )、牛津音和BBC播音员的发音最为典型。这些发音和我们《新闻联播》里的普通话一样,被认为字正腔圆,这样的标准口音完全容易被听懂。难就难在,实际生活里可能遇到的,各种带口音的发音,以及这样发音的词汇被随意使用,这样就很糟糕了。
在一些人群中,发音的随意、吞咽音素和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等情况经常发生,这让对英语不太敏感的旅游者摸不着北。在很长一段时间,下层阶级、偏远地区的和外来的人群带口音的发音就被认为是“不正确”的,或者“懒惰”的说话方式。他们的发音含糊,夹带乡音,经常出现语法错误。一般来说,在中国国内受过系统英语教育的人,即便发音不理想,依然比当地没有“好好学习”的人说话准确好多。
发音和措词透露“三六九等”
很多英国人认为,一个人一旦说话,必定暴露其社会阶层和受教育程度,作家肖伯纳就曾尖锐地指出,“一个英国人,只要开了口,要想不招其他英国人的仇恨和鄙夷,绝对是不可能的事”。
通过发音,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当事人来自英格兰还是苏格兰,是城里人还是乡巴佬,是大户人家的还是劳工阶层的。为了摆脱社会偏见,有些人刻意通过训练和模仿,来修正口音,但却偏偏在措词上露出马脚。
很多英国人会通过“dinner”来观测说这个词的人所属的社会阶层。“dinner”本身毫无过错,问题是当事人用这个词指代“晚餐”还是“午餐”。一般中下阶层很自然地指“dinner”为“午餐”,用“tea”指晚餐。而上层阶级称“dinner”为“晚餐”,“lunch”为“午餐”,“tea”则是指下午四五点的“下午茶”,这道茶包括红茶、点心和松饼(Scone)。下层阶级会特意称“下午茶”为“afternoon tea”,以区别于他们自己的“tea”(晚餐)。
在“厕所”这个词的选择上,也突显了阶级性。上层社会称“loo”或“lavatory”,其中“lavatory”的重音是在第一个音节,而下层社会一般说“toilet”,而且最后一个尾音“t”还不发完全。
更宽容表现在嘴上
英国的阶级划分无处不在,反映在语言上的例子更不胜枚举。由于语言是英国人钟情的媒介,因此被首选为划分并界定社会地位的标志。但随着社会阶层的流动和多移民文化的介入,再加上出于“政治正确”考虑,语言的“正确”标准正在变得(或者表面上变得)更宽容,由此便带来了语言的融合性和多样性。这点体现在BBC新闻节目中就非常明显,二十年前,当地的新闻节目是清一色的RP(Received Pronunciation)播报,现在则是基本以RP音为主,包融了主持人和嘉宾们的英格兰南部、北部、苏格兰、爱尔兰,甚至印度和牙买加等“南腔北调”。很多电台和电视台的主持人经常在播报时,刻意模仿性地加入些地方口音。约克郡、利物浦、纽卡斯尔等这些原本受人歧视的口音,如今也经常在大众传媒上被使用,虽然有时候这仅用来表示“有意思”而已。
口音的阶级划分变得更宽容,还表现在公众人物的身上。大牌球星贝克汉姆的发音透露出,他来自东伦敦的劳工阶层,然而正是他的考克尼(Cockney)口音让他鲜明地成为自立自强的社会典范。鲁尼的利物浦方言也带有明显的劳工阶层口音(Working Class Accent )特征,他的成就不仅为自己,也为他的群体争了光,不过在他鲁莽时,依然有人拿他的口音开蒜。影星肖恩康纳利的说起话来带有显著的上层社会特征,这和他的形象,于公于私,都非常符合。而英国首相卡梅伦从政后,刻意改变了他上层阶级的口音(Upper Class Accent),适当加入劳工阶层的发音和用语,来表示亲民的形象。
至于外来者,说着一口带有上层社会口音的英语,有时候并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当地人会认为这只是附庸风雅,与真正的上层精神毫不相干。
节选自阿健新作《华人领路游世界丛书:英国到底“牛”?》 (版权所有在哪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