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高文谦:周恩來虛晃一槍,卻給林彪致命一擊
高文谦:周恩來虛晃一槍,卻給林彪致命一擊
高文谦
《新史記》編者按:40年前的“九一三”事件發生以來,各方人士就沒有停止從宏觀、微觀各個角度追尋真相、解讀內涵。尤其是近十年,明鏡出版社出版了涉及這一問題的多種書籍:《重審林彪罪案》《林彪事件完整調查》《百年林彪》《林彪畫傳》《晚年周恩來》《林彪日記》《林彪與文化大革命》……衆說紛紜,有力地推進了對林彪“九一三”事件的研究。藉此機會,我們從中選出有一定代表性的篇章,以期促進徹底揭開“九一三”之謎。
1971年9月12日,也就是毛澤東突然北上,趕回北京之際,林立衡認為情況緊急,葉群、林立果準備“劫持”林彪出走,於是通過中央警衛團向中央作了匯報。
林立衡的這一舉動,完全打亂了由林彪下決心、林立果具體策劃的南下廣州的反叛計劃,從而避免了整個國家捲進一場大的戰禍之中,老百姓免遭刀兵血光,生靈塗炭的慘劇。對此,林立衡在歷史上的功不可沒。不過,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此舉非但未能保住林彪的名節,反而在政治上幫了毛澤東的大忙,從背後捅了自己的父親一刀,迫使林彪在倉皇之中乘機出逃,落得個機毀人亡,身敗名裂的下場。
當然,僅僅是林立衡的舉報還不足以導致林彪這樣的結局。在隨後的事態發展中,已經在政治上轉向的周恩來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坐鎮北京指揮,助毛澤東一臂之力,臨機處置應變,貫徹執行毛的意圖,在有意無意之間打草驚蛇,導致整個事態急轉直下,給了林彪致命的一擊,把他逼上絕路,釀成震驚中外的“九一三”事件。
“板蕩識誠臣”
自中央批陳整風匯報會結束後,周恩來的政治態度有了一個明顯的變化。如果說在此之前,他還試圖扮演和事佬的角色,極力彌合毛、林之間的裂痕的話;那麼在此之後,則放棄了這種努力,不再企圖左右逢源,而是明顯倒向毛澤東一邊了。這一方面是由於不滿林彪不聽勸說,執意硬頂的態度,另一方面也是看出了毛翦除林彪的決心已定,這件事絕不會輕易了結,毛、林之間勢必有一場惡鬥。
很長時間內,林彪與周恩來一直密切配合,互相支持。
周恩來在審時度勢後,非常清楚雙方的實力懸殊,林彪顯然不是對手。在這種情況下,從來不站在失敗者一邊的周氏自然站到了毛澤東一邊。周選擇跟毛走,而不幫助在治國方針上和他政見相同的林彪,當然是和他一貫“西瓜傍大邊”的為人有關,同時也是他內心深處為臣侍君之道的心態作祟,想為主(毛)分憂,在政治上經受這一考驗,保住自己的晚節。
為此,已經預感到山雨欲來的周恩來在這期間曾對日本的訪客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疾風知勁草。”其實,作為一句完整的成語,後面還有下半句話,那就是“板蕩識誠臣”。可以說,正是他這種心態的流露。
毛雖說對周在黨內鬥爭中總是和稀泥,左右逢源這一點很不以為然,但他相信只要自己能夠牢牢掌握大局,在同林彪的攤牌中佔據上風,在政治上搖擺不定的周就會自然倒向他這一邊。為此,毛在南巡前,就已經預先做了爭取周的工作,向他交了底,兩人在政治上形成了某種默契。南巡途中,毛更是不斷派專人將自己同沿途各地黨、政、軍負責人的談話記錄送給周,讓他了解最新的動向。
對毛澤東的這種關照,周恩來自然心領神會,預先知道了毛在政治上的底牌,將會有大的動作來解決林彪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周決意默契配合,鼎力相助。8月上旬,他因陪同緬甸政府總理奈溫前往廣州參觀訪問而需離京數日,臨行前,特意寫信給毛,表示:“主席如有急事,可經吳旭君同志以保密電話告訴我,或告海容轉告。”12日返京後,周又立即趕到毛澤東的住處面商機宜。後來的事實證明,毛正是在與周這次密談後,才最終定下南巡大計,在黨內軍中製造倒林輿論。兩天後,毛澤東動身前往外地巡視,而周恩來則坐鎮京畿,幫助毛掌控局面。他所主持的四屆人大各項籌備工作,已將林彪手下的四大金剛排除在外。
更能表明周恩來此時政治態度的,是他一改在中共九大時當眾讚揚林彪是井岡山會師的“光榮代表”的說法,而對一幅準備對外公開發表的題為《遵義會議》的油畫作了批示,指出該畫把毛澤東、林彪放在一起的作法,“是違反歷史事實,應予否定”。(《新史記》第4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