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離岸業務像一把雙面刃
時間:2014-05-16 01:26瀏覽:9 收藏
《中國密報》編譯柯宇倩、歐果果/一份史無前例的離岸金融公司調查報告,在2014年 初給中國大陸、香港、台灣政商界投下重磅炸彈。離岸公司或離岸帳戶並非都非法,許多合法企業也都將海外帳戶當作公司經營的重要工具,問題在於其中涉及的大 量財富隱匿、官商交易。有分析認為,目前曝光的只是部分海外投資者名單,其他名字未出現的中共高層,可能利用其他管道轉移資產。
離岸像一把雙面刃
可是離岸就像一把雙面刃,很多證據顯示,相當部分的中國企業和個人通過離岸公司進行非法行為,例如2013年9月,被控受賄腐敗的前鐵道部工程師張曙光坦承轉移28億美元到海外帳戶;除此之外,國際調查記者同盟引用中國銀行一份內部報告指出,自8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政府官員(包括國企高管)已陸續將1200億美元的公款轉移到海外,BVI公司即是一個既有效又隱密的渠道。
2000年,保得利信譽通幫助國營航運巨頭中國遠洋運輸集團成立BVI公司Cosco Information Technology,其董事為當時中遠洋董事長馬澤華和副總經理宋軍。2001年,宋軍被調往青島分公司後,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成立空殼公司以冒充合作公司,再將建設青島中遠廣場的數百萬美元資金轉移到該空殼公司,但好景不常,2011年宋軍因貪汙、受賄以及妨害作證三項罪名起訴。新華社稱,宋軍挪用公款600萬美元與收受台灣合作方賄賂100萬美元,這些非法財產被他利用來在北京、天津和青島等地購入37套房產,弔詭的是,宋軍的審判不僅延遲,結果也未對外公開。
最近受反腐運動困擾,導致眾多高管遭到罷職調查的石油業也不例外。國際調查記者同盟指出,三大石油國企包含中石油、中海油和中石化分別都註冊了不少離岸公司,國際調查記者同盟的資料庫裡就有幾十個BVI公司與這三大石油巨頭相關。換句話說,中國石油業在離岸業務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2013年8月,中石油高官李華林因“嚴重違紀”(即腐敗貪汙的意思)被調查,而他正好也是兩間BVI公司的董事,其中關聯性不言而喻。儘管有些離岸公司能見於母公司報表中,其他的乃是以國企高管個人名義成立,像是中石油底下天然氣公司崑崙能源的總裁張博聞以及中海油總經理楊華都擁有離岸公司,實際運作情況和目的卻不清楚。國際調查記者同盟曾多次試圖聯繫中石油和中海油,均未獲回應。
西方加強打擊力度
雖然運作離岸金融公司不一定非法,被調查的公司也絕不是唯一有這種行為的公司,但當監管當局開始展開行動時,“別人都這樣做”就很難用來辯護了。
西方國家對於遏止逃稅、洗錢等違法之事,正試圖一步步完善法規。2013年6月,G8工業國家就打擊洗錢、跨國逃稅、跨國合法避稅等議題達到共識,將試行信息交流的作法。
G8峰會結束後,G20莫斯科峰會對此表示支持,通過了《二十國集團聖彼得堡峰會領導人宣言》,同意在2015年年底前開始執行國際稅收情報交換的新標準,希望經合組織(OECD)負責制定信息交流模式。
根據OECD的定義,避稅天堂指得是沒有或極少名義稅收收入、缺乏有效信息交流、缺乏透明度、沒有大量活動的地方,根據OECD在2012年公布的數據,貪污腐敗、偷稅漏稅和洗錢等犯罪活動耗費了全世界經濟體3.6%的GDP。
1987年OECD與歐洲委員會共同起草了《多邊稅收征管互助公約》,加強國際稅收合作、打擊非法逃稅,2010年5月,OECD與歐洲委員會回應20國集團的號召,對《多邊稅收征管互助公約》進行了修訂,並於2011年6月1日生效。
OECD希望通過促進司法管轄區之間的信息自動交換,增加國際稅務的合作和透明度,2013年8月27日,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代表中國政府在法國巴黎簽署了修訂後的《多邊稅收征管互助公約》,加入國際間遏止貪腐、逃稅等行為的行列。
雖然G20預計在2015年達到情報交換的新標準,但有分析認為這個目標較難達到,因為各國之間的稅務協議相當繁複,還需要更長時間的討論與修訂。
相較於西方,中國離 岸業務的未來該怎麼走?隨著中國財富被國企高管、政府官員及其家人壟斷,中國人對腐敗的憤怒一天比一天高漲,許多由民間發動的運動紛紛出爐,例如維權律師 許志永帶領的新公民運動便利用網絡和小規模抗議行動要求政府變得更透明,“如果你連個人資產都不敢公布,你怎麼真正打擊腐敗?”許志永如是說。
顯然地,中國政府與許志永的觀念存在著不小落差,當局旋即以擾亂公共秩序和非法集會等罪名逮捕許,組織內還有20多 名成員被關押,事實上這也是北京最常用來對付異議人士的手法;與此同時,官方對揭露中共高層家族財富的外國媒體極不友善,《紐約時報》和彭博社報導溫家寶 與習近平親屬持有的資產後,不僅網站遭到屏蔽,駐華記者的簽證也受到刻意延誤(譯註:發表此文的國際調查記者同盟網站近期同樣被封鎖,跟進報導的《衛報》 亦難逃池魚之殃)。
早些時候英美等西方國家原本對離岸金融中心抱持無所作為的態度,但現在它們已著手進行改革,減少離岸業務被濫用甚至掩護犯罪的情況;相較之下,中國政府對改變離岸體系興趣缺缺,且由於稅法上的漏洞,使得中國人有很大自由恣意操作離岸,境外資產是不需要申報的。
“中國的政策制定者沒想到個人可以將這麼多資產轉移到海外,”北京一名李姓律師說。不過,北京似乎有意開始控制私人財富向境外流動的現象,據國際調查記者同盟報導,2014年1月1日生效的法規規定,國民必須申報海外金融資產,因此可以預見的是,中國改革離岸系統不只將對目前的經濟改革有著重大影響,也會為全球經濟發展帶來衝擊,畢竟中國是離岸金融中心最重要的客戶。
中國的政策制定者沒想到個人可以將這麼多資產轉移到海外。
2013年,一份針對200名 以上銀行家以及離岸業務專業人士的問卷調查發現,“與中國有關的離岸需求”是離岸市場增長的最大動力,一名英屬維爾京群島離岸服務公司的負責人便說:“未 來五年中國必然是最離岸服務客戶端兵家必爭之地。”總的來說,正如上文所述,即使離岸業務造成共產黨執政危機,但因為領導人及其家庭本身就深深糾纏其中的 緣故,他們沒有能力也沒有企圖阻止,而這一切的“灰色”與“非法”,恐怕得等到中國政治發生巨變才有改善可能了。
ICIJ將繼續調查
《南德意志報》報道,投資者隱匿實際開戶人與公司關係的作法,就是成立空頭公司,並以離岸公司的名義開設銀行賬戶,通過此渠道將大筆資金轉移到國外。2000年以來,以此方式流往國外的資金最高達四萬億美元,正常情況下,每一位中國公民每年只能將最多五萬美元的資金轉往國外。
密檔顯示,超過21000名中國大陸和香港的投資者在離岸金融中心註冊公司,其中至少有15名富豪、全國人大代表、國企高管等著名人士,包括馬化騰和張志東、中國女首富楊惠妍、中國SOHO聯合創始人張欣、黃光裕與妻子杜鵑等。
根據台灣《天下雜誌》的調查報導,涉入密檔中的台灣企業包括旺旺蔡家、富邦蔡家、頂新集團魏家、新光吳家、京城建設蔡家、台達電鄭家、佳格曹家、和信辜家、中信辜家、聯合報系王家、達芙妮陳家、全興精機吳家等12個家族。
ICIJ的密檔顯示,來自台灣的個人或透過外商投資銀行、國內外會計師事務所與律師事務所登記的戶頭達1萬6745個,境外公司181個,以台灣地址登記的有1377個,大多數的台灣投資者料無法取得,持有者姓名大部分為英文,因此許多名字無法確認其真實身份。
由於各華人地區的讀音與拼法不同,因此姓名羅馬拼音也有不同的寫法,以“王”姓為例,可寫作Wang或Wong,“張”可寫作Zhang或Cheung,“葉”可以寫作Ye或Yeh,都令比對工作更加困難。
ICIJ在2012年收到密檔後,2013年4月開始發表第一波報導,揭發德國、美國、俄羅斯、法國和英國等國人士在避稅天堂隱密家族財富的行為,促使全球多個國家採取行動,立案調查,並相互交換銀行與稅務資料,追蹤公民的海外資產,許多銀行家與政治家都遭調查,但當時ICIJ刻意將涉及中國的部分先按住不公開。
密檔也涉及許多在離岸金融中心如英屬維爾京群島、庫克群島等地注冊離岸公司和信託的美國醫生、希腊中產農民、獨裁者的家人和親信、華爾街的詐騙犯、東歐和印尼的億萬富翁、俄羅斯企業高管、國際軍火商以及一間由虛假董事掛名的公司。
ICIU為專門報導各國政府貪腐事件與國際犯罪的非營利新聞組織,於1997年成立,總部位在華府,逾160名成員來自60多個國家地區,主要經費由民間捐款。
ICIJ將繼續追蹤離岸金融中心的訊息,持續報導中國富豪與官員海外資產的情況。
ICIJ網頁 www.icij.org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