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张灵甫身后事:皮定钧为何安排被俘国军瞻仰遗容
张灵甫身后事:皮定钧为何安排被俘国军瞻仰遗容
核心提示:掩埋张灵甫以前,政治部副主任谢胜坤向皮定钧请示一件事,六纵队俘虏的一个少将旅长和八个上校要求最后看一眼他们的师长张灵甫。皮定钧觉得,他们跟着张灵甫出生入死,现在都当了俘虏了,还要看看他的遗容,这种感情是难能可贵的。他同意了。
享誉国际的日本著名电影导演黑泽明在20世纪50年代拍过一部很出名的影片,片名叫做《罗生门》,故事讲述一个武士之死,由强盗、武士之妻、目击农夫、武士亡灵,各自从自己的角度叙述事发的经过,但是各人的说法相互矛盾,令人真假难辨,一件简单的武士死亡事件,通过各色人等之口,变成了扑朔迷离的悬案。这部影片曾经风靡国际影坛,以致“罗生门”后来成为一个特有的名词,专指那些众说纷纭结论难定的疑难事件。日本人黑泽明不会知道,他在影片中虚构的日本古代武士之死的故事,在现代的中国有一个十分类似的真实翻版。
张灵甫之死,就是这样一出“罗生门”,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没有各方一致认同的定论,至今仍是一宗悬案。
孟良崮战役结束时,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的首长们得到了张灵甫已死的报告,陈毅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打扫战场的第6纵队特务团遵命将张灵甫的遗体连夜抢运下山,随着部队一同转移,以供验明正身。对这个头号敌人之死,包括陈毅、粟裕在内的华东野战野首长们表现了胜利者的人道和宽容,陈毅指示第6纵队要将张灵甫妥善安葬,两天之后,在山东沂水一个名叫野猪旺的小山村山岗上,竖起了一座新的坟茔,这就是张灵甫的墓地。下葬仪式是由6纵的副司令员皮定钧和政治部副主任谢胜坤主持的,74师的部分被俘将校被允许参加了仪式。
皮定钧将军的传记描述了解放军安葬张灵甫的大致经过:“皮定钧遵照上级指示,要政治部买一口好棺材,给张灵甫穿上新军装。找不到国民党的将军服,就穿解放军的服装。要把他的脸擦洗得干干净净。战死沙场的将军,应该得到一个军人的荣誉。政治部照办了。掩埋张灵甫以前,政治部副主任谢胜坤向皮定钧请示一件事,六纵队俘虏的一个少将旅长和八个上校要求最后看一眼他们的师长张灵甫。皮定钧觉得,他们跟着张灵甫出生入死,现在都当了俘虏了,还要看看他的遗容,这种感情是难能可贵的。他同意了。”
这个场面,是谢胜坤主持的,皮定钧也到了现场。
一棵古树下,没有挖坑,放着一口半人高的大棺材。棺材是买来的,花了四百元钱的大价,十分华贵。棺材旁边停放着张灵甫的尸体,已经为他穿好崭新的军装,洗过脸,下颚部位的伤口也整饰过了。张灵甫身材高大,四方脸,眉毛很重,颇有一派将军相貌。相形之下,担架显得小了点。九个将校走到担架旁边,围成半月形,跪下,全都哭了。风从树梢头刮过去,发出呜呜的响声,伴着压着嗓子的哭泣……棺材盖打开了,里边铺着军被,两个战士把张灵甫的尸体放在棺材里。松树下很快出现一座半间房子高的坟,坟前树起一块木牌,上写:整编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将军之墓。张凤雏《百战将星皮定钧》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7年盖棺论定,张灵甫早已盖棺,可是关于他的死因,却至今难以论定。
在解放战争中,死于战场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不止一个,比较著名的,还有刘勘、黄百韬、邱清泉、戴子奇等人,而在所有这些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的死像张灵甫那样,会生出如此众多的不同传说,近六十年来还不时有人撰文,一再传出一些新的扑朔迷离的死法,对此争论不休。
作为一个国民党军的败将,张灵甫在孟良崮上已经做出了抉择,用他的行动为自己的人生划上了句号。死者死矣,至于他究竟是怎么死的,本已无关大局,今天来追究这个历史细节,与历史对其人的评价和定位并不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不过,本书既为张灵甫的传记,对于传主最后的结局,而且是多年来莫衷一是的死因之谜,就不得不多花费一些笔墨作一番考证和追踪。
二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主编的《全国解放战争史》第二卷,对整编第74师和张灵甫的结局是这样交代的:“华东野战军突击部队在猛烈炮火掩护下,乘胜向整编第74师连续突击。第8纵队第23师在第6纵队一部配合下,终于下午1时许,将芦山攻克,第4、第9、第6、第1纵队等部向孟良崮、600高地猛攻,于下午4时半将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全部、干净、彻底歼灭,击毙其师长张灵甫。”《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第二卷)》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1996年10月既然向孟良崮、600高地猛攻的部队包括第4、第9、第6、第1纵队等部,那么,攻击张灵甫师部山洞的究竟是华野哪一个纵队的部队呢?文中没有说明。华东野战军1947年5月30日由陈、粟、谭、陈联名致中央军委的电文称:“据最后调查证实:74师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58旅旅长卢醒,确于16日下午2时解决战斗时,被我六纵特务团副团长何凤山当场所击毙。当特团何副团长走近张灵甫等藏身之石洞,据师部副官出面介绍为张灵甫等人。现尚在俘官处可证。”《孟良崮战役》中共山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中共临沂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这份电文报告所依据的主要证人,应是6纵特务团副团长何凤山。
何凤山对战斗过程是如何描述的呢?来看他留下的文字回忆:“在这关键的时刻,张灵甫作了最后的垂死挣扎,又组织所有的残部及警卫部队、随从人员千余人,向我们反扑过来。我们以轻重机枪组成的火力向敌猛射,掩护三连向孟良崮主峰北侧山洞张灵甫指挥所冲击。三连先头部队在指导员邵志汉率领下,冲到山洞口,与敌警卫队长相遇,杀伤了冲出洞口之敌二十余人,我亦伤亡十余人,邵志汉同志也英勇牺牲。
攻占洞口之后,我军以机枪、汤姆枪、手榴弹向洞内扫射、猛投,然后喊话命令投降。敌报话机台长回话:“你们不要打了,张师长刚才向蒋委员长喊话求救时,被手榴弹炸死了”。又说:“警卫队长刚冲出洞口也被你们击毙了。”当我们进洞后,果然发现张灵甫的尸体倒在报话机桌前,副师长蔡仁杰、第58旅旅长卢醒、副旅长明灿、第57旅团长周安义也被我击毙。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的王牌军一整编第74师,也迅速、全部、干净、彻底地被歼灭。……
“当我派人把俘虏的敌第74师参谋长魏振钺押送到王必成、皮定钧、江渭清等纵队首长处时,他对纵队首长说:‘俘虏我的那个部队已活捉了张灵甫。’纵队首长即派参谋陈亮同志来我团俘虏中寻找张灵甫,经检查尸体后,确认张灵甫已被击毙。在我部队撤出战斗向北转移时,我命令部队将张灵甫的尸体用担架抬着随部队转移,两天后将它埋在山东沂水野猪旺村后的山岗上,并在坟前树一木牌,上写‘张灵甫之墓’。当时,新华社曾广播,希其家属到该处收尸。”何凤山《攻战孟良崮击毙张灵甫》(《革命回忆录(第14辑)》人民出版社1985年2月)
以上应是大陆出版的正史关于张灵甫之死历来的主要定论及其依据,即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最后阶段中,率残部在其师部所在山洞负隅顽抗,被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击毙。位于山东蒙阴县的孟良崮战役遗址,现在还有大红石刻清晰地标明:“击毙张灵甫之地”。
按照何凤山的说法,张灵甫是在向蒋介石喊话求救时被洞外投入的手榴弹炸死的。这里有一个疑点,如果是被手榴弹炸死的,张灵甫身上应该没有枪弹致命的创口,这与当时解放区的报纸报道和见过张灵甫遗体的其他证人所说脑后中枪弹而死的说法不符。
上世纪90年代,有作者在天津的干休所采访了何凤山,对于张灵甫的死因,何凤山依然维持原来的说法,即是三连的指战员在攻击山洞向洞内扫射投弹时将张灵甫打死了,不承认由他自己当场击毙之事。采访他的作者依据其他解放军参战证人的交叉证言,证实张灵甫的尸体确实倒卧在山洞里,因而认可何凤山关于张灵甫是在他的师部山洞抵抗时战死的说法,并认为所谓张灵甫是被俘后下山时被何凤山蓄意枪杀之说是杜撰。何凤山等人在当天下午山洞战斗结束后即收缴了张灵甫的胸章等遗物下山。(张凤雏《百战将星皮定钧》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7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