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史海:1946年林遵率国军舰队收复南沙诸岛始末
10/06/2010
ZT 史海:1946年林遵率国军舰队收复南沙诸岛始末
林遵,别名林尊之,福建福州人,出身于海军世家,系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之侄孙。青年时代的林遵对海军情有独钟,1924年中学一毕业就入烟台海军学校学习,1929年考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1934年毕业回国,任国民党海军枪炮员、航海官、副舰长。1937年赴德国学习潜水艇技术。抗战时,林遵任海军长江第五游击布雷大队长,多次重创日舰。 1949年4月23日,在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的隆隆炮声中,林遵率国民党海防第二舰队所属的25艘舰艇和1200余名海军官兵,在南京东北的笆斗山江面起义,为南京的解放立了大功。但在林遵一生中还有一件鲜为人知并可载入史册的经历,即抗日战争胜利后,林遵曾奉命率舰队南下,抵达南沙主岛,执行收复任务,并将南沙主岛——长岛以所乘军舰命名为“太平岛”,向世界宣告中国政府对南沙群岛恢复行使主权。后来南沙群岛主岛太平岛一直有中国台湾军队驻防,这也是南海诸岛属于中国强有力的法理依据之一。
接收南沙群岛仪式在太平岛隆重举行 |
毛泽东接见起义后的林遵(前排左二)等 |
欣然受命收复南沙
位于南中国海的南沙群岛,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为推行南进战略,1939年武装占领南沙群岛这块战略要地,并命名为新南列岛。二战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宣言》,这些岛屿都将归还给中国。1946年10月5日,一艘名为Chevreud的法国军舰缓缓驶向南沙群岛的南威岛和太平岛。靠岸后,法国军人在岛上建立了石碑。中国人民从抗战胜利的喜悦中清醒过来,国民政府对法国人的行为提出了抗议。
两次出航无功而返
南下舰队在广州停泊5天后,决定继续向南航行,很快抵达海南岛榆林港码头。榆林港是海南岛南面一个风景宜人的天然深水港湾。据悉日本曾在占领榆林期间,专门设有一个大功率的远程无线电台,以指挥日本在南海和南太平洋的海空军。但在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的“接收大员”不仅没有很好利用或妥善保管这些设施,反而将绝大部分设备、机械、仪器等拆散,盗卖零件,以饱私囊。
终达南沙顺利收复
为了纪念“太平”舰接收该岛,即以“太平”为该岛命名。竖立一块高约1米的水泥钢筋石碑,石碑正面上端刻有青天白日徽,下刻“太平岛”三个字,石碑背面刻有“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重立”,左旁刻“中业舰到此”,右旁刻“太平舰到此”。次日,林遵率舰队官兵和政府代表,同驻岛官兵依依话别后,踏上归程。南沙群岛的收复与进驻任务,至此顺利完成。
驻守太平主权诉求
1950年,菲律宾民间人士进占南沙太平岛及其他诸岛,开始大肆盗采磷矿,并提出主权要求。为此,1956年6月,台湾国民党政府决定派姚汝钰率“太和”、“太仓”两舰开赴南沙,对太平岛再次实施武装进驻。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登岛部队上岛后,发现岛上房屋墙壁涂满了汉字标语,其中有“打倒美帝国主义”、“全国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字样,署名是“李三德”、“何良美”等人,署名时间是1954年。
欣然受命 收复南沙
位于南中国海的南沙群岛,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为推行南进战略,1939年武装占领南沙群岛这块战略要地,并命名为新南列岛。二战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宣言》,这些岛屿都将归还给中国。1946年10月5日,一艘名为Chevreud的法国军舰缓缓驶向南沙群岛的南威岛和太平岛。靠岸后,法国军人在岛上建立了石碑。中国人民从抗战胜利的喜悦中清醒过来,国民政府对法国人的行为提出了抗议,并决定于该月及翌年1月4日与法方谈判。不过,因为越南战事紧张,法国人自动放弃谈判。当月,国民政府派出“太平”号、“永兴”号、“中业”号和“中建”号4艘军舰,由指挥官林遵、姚汝钰率领南下,前往西沙、南沙执行进驻接收任务。
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开始紧张有序地进行。南下舰队除了要带上长途航行中所必需的各项生活补给及南中国海的地理、气象资料外,还要准备派驻岛上的卫戍兵力及其生活必需品,包括一个连官兵居住的活动房屋,以及计划在岛上繁殖的猪、牛、羊等牲畜和各类蔬菜种子等等,当然更少不了与总部联络的通讯设备。国民政府对南沙群岛的收复工作十分重视,特地派遣有关部门的代表随同舰队前往视察和勘探。据《中华文史资料文库》记载,内政部方域司具体负责国界线的确定,并聘用西北大学地理系教授郑资约为内政部专门委员,负责参与南海岛屿国界的划定,及整理南海水域的岛礁、石群及沙滩名称的工作。其他方面的代表分别是:空军总部代表蒋孝棠、仲景元,联勤总部代表戴蕃填,广州行辕代表李思逊,海军海道测量局代表刘天民等。
一切准备就绪后,10月24日,南下舰队从上海黄浦江口出海南航。根据出行计划,舰队的第一目的地为广州,第二目的地为海南岛,最终目的地为南沙群岛。26日,舰队到达广州,锚泊在虎门口外,舰队总指挥林遵等登岸拜会广东省政府主席兼广州行辕主任罗卓英,面报此次任务的情况。罗对此深表支持,同时恳请将“中业”舰开进广州,一方面让市民参观,另一方面计划在舰上举行一次盛大的庆祝活动。这样,“中业”舰奉命开到广州白鹅潭水面锚泊,并于29日晚在舰上举办了一次盛大酒会,罗卓英及广州市党政军代表及各届人士数百人登舰参加。在酒会上,罗卓英勉励全体官兵要不畏艰险,完成使命。官兵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一致表示将不惜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来维护祖国的尊严和荣誉,场面极为感人。
两次出航 无功而返
南下舰队在广州停泊5天后,决定继续向南航行,很快抵达海南岛榆林港码头。榆林港是海南岛南面一个风景宜人的天然深水港湾。据悉日本曾在占领榆林期间,专门设有一个大功率的远程无线电台,以指挥日本在南海和南太平洋的海空军。但在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的“接收大员”不仅没有很好利用或妥善保管这些设施,反而将绝大部分设备、机械、仪器等拆散,盗卖零件,以饱私囊。据云,许多大型无线电真空管公然摆在三亚市场当作金鱼缸出卖。接收下来的大量贵重军用设施、通讯设备、交通工具,除了少数留给高官们自用之外,全部变成废品。在榆林港现只有一个功率较小的海军电台可勉强与出航舰队联系。 在榆林港期间,为做到有备无患,林遵还派人向当地渔民了解南沙和西沙群岛的详细情况。得知西沙、南沙的渔季是在2月至4月。春季风力一般在4级至5级以下;冬季多强风,东北强风风力可达7级,5月以后夏、秋雨季多台风。西沙群岛的锚地不算很差,但南沙群岛根本没有避风锚地,底质不是碎石、沙,就是珊瑚,容易走锚。由于该海区冬季多恶劣天气,实际上选在11、12月份去接收南沙群岛是不合时宜的,何况当时在战争时期受到破坏的南海气象站尚未恢复,气象预报不准确,海上的天气难以掌握,中途又无避风锚地,艰险之状可想而知。但国民政府的决定和命令不能改变,而收复南沙群岛又关系到国家在国际上的声誉,惟有尽量克服困难,争取在限期内完成任务。于是,林遵决定11月10日舰队正式起锚出海,执行收复任务。
当日凌晨,在官兵们的一片欢呼声中,林遵下达了出航指令,舰队缓缓驶离榆林港。不料,在航行了约10多海里时,海面刮起大风,狂风卷起的巨浪肆虐地拍打着舰身,“中业”、“中建”两艘大型登陆舰横摇至30度。它们的受风面积特别大,眼看有倾覆的危险,偏不凑巧,旗舰“太平”舰的发动机又出了故障,难以适应远距离航行,需返回榆林港修理。迫于无奈,林遵只得下令舰队返航。
舰队回航榆林港休整一星期后,林遵决定于11月19日再度出航。出发时尽管艳阳高照,但海面上仍是巨浪汹涌。曾有人形象地比喻冬季里的南中国海像泼辣的妇女一样,毫不留情,说翻脸就翻脸,舰上的官兵们也深切体会到了这一点。海上风高浪急,舰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艰难前行着。舰队官兵默默无声地与惊涛骇浪搏斗了一整天,行进了近100海里。下午5时左右,天气开始发生变化,黑压压的云层笼罩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着丰富航海经验的林遵马上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次台风的前兆,舰队若继续前往,有舰毁人亡的危险。于是下令调转舰头,从速返回。又经过一夜的折腾,舰队才于次日凌晨安全到达榆林港。
两次的无功而返,舰队官兵都深表惋惜与无奈,而政府代表们对舰上的艰苦生活早已不耐烦了,如今又见收复一事遥遥无期,故纷纷向国民政府请示离舰返回。但南京方面回电说,任务未完成不可随意返回,一切皆听从林遵指挥。
终达南沙 顺利收复
舰队在榆林港停泊了半个多月后,林遵再一次下达了出航指令。1946年12月9日,林遵第三次率舰队出海远行。出于稳妥,这次林遵决定由李敦谦舰长率“中业”舰为舰队先导,林遵坐镇“太平”舰随后,目标直抵南沙群岛的主岛——长岛。12月9日早晨8时,天气晴朗,东北风3级,舰队渐渐驶离榆林港。“永兴”、“中建”两舰在副总指挥姚汝钰率领下出港后直抵西沙群岛主岛——林岛,去执行收复西沙群岛任务。收复后将林岛改名为“永兴岛”,以纪念接收舰“永兴”号,并立“固我南疆”石碑于该岛码头处。
“太平”、“中业”两舰则向南继续航行。12月10日上午10时,林遵下令在越南华利拉(Varella)角外利用陆标测定准确船位后,舰队直指南沙群岛的太平岛。由于估计风流压准确,船位一直基本保持在航线上,航行至12月12日上午时,海水渐渐变为深绿色(过去一段为墨色),知舰队已进入1000米左右的较浅水域,距珊瑚区不远了。于是林遵派水兵上桅顶加强瞭望,搜索变浅水域,并减低航速,开动回声测深仪,不断记录水深读数。
10时左右,舰队正前方地平线上出现一条短黑线,以后逐渐见到岸形。雷达荧光屏上显示出一粒光点,与天文观测的经纬度、水深和海图上标绘的图像校对,林遵断定这正是目的地——太平岛。又过半小时,航经一块深约40米的珊瑚平台,海水突变浅绿色。 林遵下令再将船速减至极慢,改以该岛岸线的方位测定船位,并用雷达测得距离600米,水深测得30米,立即倒车,11时左右在太平岛的西南岸外下锚。锚地是碎石、沙底,海水十分清澈,锚和锚链抛下海底后能全部看清。抛好锚后,拉汽笛长声,然后放下汽艇和救生划艇开始登陆。上岛后,林遵、李敦谦及政府接收代表在岛上举行了隆重的进驻仪式。为了纪念“太平”舰接收该岛,即以“太平”为该岛命名。竖立一块高约1米的水泥钢筋石碑,石碑正面上端刻有青天白日徽,下刻“太平岛”三个字,石碑背面刻有“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重立”,左旁刻“中业舰到此”,右旁刻“太平舰到此”。次日,林遵率舰队官兵和政府代表,同驻岛官兵依依话别后,踏上归程。南沙群岛的收复与进驻任务,至此顺利完成。一度为日本和法国殖民者侵占的南沙群岛,再一次回到祖国的怀抱。
驻守太平 主权诉求
值得一提的是,1949年4月,内战进入尾声,林遵率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全体官兵起义,向共产党投诚,投入人民怀抱,此后一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第一副司令员。而曾经一同执行接收南沙任务,昔日出生入死的好友李敦谦后随蒋介石退守台湾。更让林遵、李敦谦二人想不到的是,十余年后,曾经的同壕弟兄竟在战场上兵戎相见——1958年的金门炮战中,林遵旗下的东海舰队与李敦谦的台湾北巡舰队,在马祖海域激战数回,曾经立此功勋的“太平”舰后来却被人民解放军海军击沉。
1950年5月,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海南岛。国民党部队在撤离海南的同时,驻守南沙及西沙的国民党军一齐撤离,包括驻太平岛的部队也乘“中胜”舰撤回台湾军港。之后的5年,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呈无政府管辖状态。
1950年,菲律宾民间人士进占南沙太平岛及其他诸岛,开始大肆盗采磷矿,并提出主权要求。为此,1956年6月,台湾国民党政府决定派姚汝钰率“太和”、“太仓”两舰开赴南沙,对太平岛再次实施武装进驻。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登岛部队上岛后,发现岛上房屋墙壁涂满了汉字标语,其中有“打倒美帝国主义”、“全国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字样,署名是“李三德”、“何良美”等人,署名时间是1954年。在岛上也有近期渔民居住过的痕迹,遗留有水桶、渔网、线缆等物,甚至发现了苏制弹壳。据分析,该标语为海南岛民兵所写,他们也曾乘渔船进驻过这里,并居住过一段时间。由于上个世纪50年代人民解放军海军力量薄弱,无力顾及南沙,对登上南沙诸岛的民间力量无法增援或供给不足,不得不撤回海南岛。
“椰风挑动银浪,夕阳躲云偷看”。当年邓丽君的《南海姑娘》曾经流行一时,两岸人民依然向往的金色沙滩上,独坐的美丽姑娘正是中国人。
评论